胆结石刮痧位置 经常刮痧好吗

胆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的症状 , 发作起来疼痛不已 , 而刮痧对于胆结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那么胆结石刮痧位置是哪里呢?
胆结石刮痧位置
方法一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 , 肩上区 , 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 , 肩胛区 , 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 , 膝弯区 。
治法:用刮痧法 。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 , 至泛红为止 , 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 , 慢性中等) , 至出现痧痕为止 , 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 。每日1次 , 10次为1个疗程 。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 , 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 。临床屡用 , 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必要时 , 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
方法二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俞及肩胛部期门、日月、梁门;缓解期取胆俞、日月及上腹部阳陵泉、胆囊穴、光明、丘墟及小腿外侧 。
治法:用刮痧法 。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泻法 。随证取穴 , 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 。每日1次 , 中病即止 。
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症) 。
此法适用于慢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病例(有感染)及剧烈的胆绞痛者 ,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
方法三
刮痧位置:分3组:一为天宗、胆俞及肩胛部;二为期门、日月、梁门、阳陵泉、胆囊穴;三为光明、丘虚 。并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肝俞、章门、太冲;肝胆湿热配三焦俞、三阴交、昆仑 。
治法:用刮痧法 。先刮第1组穴 , 再刮第2组穴 , 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 然后点揉第3组穴 , 每穴3~5分钟 , 至有得气感为止 , 每日1次 。最后随证加刮配穴 , 2型均手法力度中等 , 操作范围较广泛 。
主治:急性胆绞痛 。
用之临床 , 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若配合以药物解痉治疗 , 则治疗效果较好 。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 , 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
方法四
刮痧位置:中脘、天宗、阿是穴(压痛点)、胆俞、足三里 。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 。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 , 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 , 每取1或2个压痛点) 。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 , 至出现痧痕为止 。每日1次 , 痧痕未消失时 , 改用点揉 , 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
【胆结石刮痧位置 经常刮痧好吗】验之临床 , 不仅有止痛之效 , 若连续治疗20天后可能排出结石 。
方法五
刮痧位置:分2组:一为肝俞、胆俞、膈俞、曲垣、章门、日月、梁门、太乙、足三里、胆囊穴;二为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 。
治法:用刮痧法 。第1组先刮背部的膈俞、肝俞、胆俞、曲垣 , 再刮胸腹部的日月、梁门、太乙、章门 , 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胆囊穴 。用平补平泻法 , 刮至微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
第2组先刮背部的肝俞、胆俞 , 再刮胸胁部日月、期门 , 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穴 。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 刮至出现痧痕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