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去湿气吗 绞股蓝和什么喝去湿排毒!( 二 )


4、二花蜜茶
材料: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 。
做法: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 。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
5、五花茶
材料: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 。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
6、木棉砂仁饮
材料: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 。
做法: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适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湿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饮用 。
搭配艾灸、拔罐等去湿效果更显著
1、艾灸去湿
艾叶可温经止血、祛寒止痛、行气活血、祛湿排毒,“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对春季除湿邪效果很好 。具体艾灸祛湿穴位如下:
1.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
2.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
3.解溪穴
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
取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
手法: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
4.足三里
足三里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
取穴: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 。
手法: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
2、拔罐去湿
拔罐去湿是民间一种很传统的中医去湿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驱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拔毒泻热、调整阴阳平衡、解除疲劳 。但需要在专业的拔罐医师下进行 。
3、汗蒸祛湿
汗蒸透过高温使人体毛孔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汗水和积聚在体内的毒素,能够起到和好的祛湿排毒减肥的作用,建议一周汗蒸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长期坚持可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
4、运动去湿
运动可以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 。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 。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