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5—2016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 报告显示 , 2015年 ,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万亿元 , 同比增长28.6% 。 其中 , 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 , 同比增长26%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分析认为 , 进出口通关流程有望持续优化 , 利好出口跨境电商B2B业务 , 海关试行单一窗口、电子报文、结汇/退税便利化 , 有望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 。 为拉动出口增长、稳定国内消费 , 预计未来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 。
B2B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25%
报告显示 , 2015年 , 在出口跨境电商模式结构中 , B2B市场交易规模为3.78万亿元 , 同比增长25% 。 “出口B2B电商模式是传统出口贸易流程的电商化 , 目前乃至未来仍将是主流 。 而纯信息服务模式升级为一站式综合贸易服务是必然 , 综合贸易服务类变现率高于纯信息服务 。 ”张周平称 。
2015年 ,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7200亿元 , 同比增长33.3% 。 张周平称 , 出口B2C电商受客群和体验限制占比小 , 该类模式面向海外低端客群 , 以3C、服饰品类为主 , 增速趋于平稳 。 行业面临竞争及成本瓶颈 , 短期内难为主流 。 海外竞争激烈 , 品牌化之路漫长 。 出口B2C的主要市场美国/欧洲等本土零售市场高度发达 , 沃尔玛/亚马逊等行业巨头商品供应链效率已臻极致 , 散小的出口B2C欠缺抗衡实力 。
报告显示 , 目前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主要模式包括:B2B模式和B2C模式 , 其中 , B2B模式又分为信息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平台 。 在交易服务平台中 , 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收取佣金费以及展示费用 。 佣金制是在成交以后按比例收取一定的佣金 ,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量度 , 通过真实交易数据 , 可以帮助买家准确了解卖家状况 。
在B2C模式中 , 又分为开放平台和自营平台 , 自营平台通过量身定做符合自我品牌诉求和消费者需要的采购标准 , 来引入、管理和销售各类品牌的商品 , 以可靠品牌为支撑点 , 突显出自身品牌的可靠性 。 代表企业包括:兰亭集势、DX、环球易购、米兰网等 。
出口电商卖家集中东部地区
报告显示 , 2015年 ,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北京、湖北、山东等地 , 其中 , 广东、浙江、江苏占据前三位 , 同时 , 中西部地区正在快速发展 , 出口跨境电商向中西部转移是未来趋势 。
对此 , 张周平认为 , 广东庞大的经济基础、高度集中的生产制造基地、丰富的外贸人才储备 , 成为出口跨境电商卖家集聚地 , 品类丰富及完善的产业链是显著特征 。 长三角拥有发达的轻工业基础 , 从而服饰、鞋帽和家居类为销售领先 。
报告还显示 , 在出口跨境电商卖家品类上 , 主要分布在:3C电子产品、服装服饰、户外用品、健康与美容、珠宝首饰、家居园艺 , 鞋帽箱包、母婴玩具、汽车配件、灯光照明、安全监控 。 张周平指出 ,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品类以成本优势强、标准化程度高的3C
电子/服饰/户外用品等为主 , 以标准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符合跨境电商的发展特征 , 标准品因其品类的统一性而天然地适合利于互联网进行推广和销售 。 ”
2015年 , 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的主要目的国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巴西、印度 。 目前 , 出口跨境电商主要面向美国、欧美、东盟、日本等发达市场的中低端客群 , 同时 , 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 。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受益于量化宽松等刺激政策 , 经济增速企稳回升 ,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 。 中国制造性价比优势在未来仍将保持 , 同时海外消费市场为国内过剩产能提供输出通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