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仅是B站 , 长远来看 , 抖音、快手、好看视频等短视频平台PC化 , 对于优爱腾等版权内容平台也可能会带来长期的竞争压力 。 目前 , 快手网页版首页中已经有了电影栏目 , 另外 , B站这几年也在不断采买影视版权 。 抖音方面 , 如今刚推出网页版 , 也不排除未来跟进版权内容的可能性 。
短视频内容平台进军PC端 , 背后其实反映出一种视频媒介“冷热交融”的大趋势 。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冷、热媒介的概念 , 但冷热媒介的概念并没有被他本人明确界定 , 其中一种解释为:冷媒介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 , 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 比如手稿、电话、电视、口语等属于“冷媒介” 。 热媒介是相对冷媒介而言的 , 指的是信息传递比较明确 , 比如广播、广播、无声电影 , 人们不需要更多的感官以及联想活动就能理解传递的信息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短视频属于“热媒介”:用户获取内容更直接 , 不经过想象力的加工 , 更强调直观感受 。 而中长视频属于冷媒介 , 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 , 参与程度高 , 用户需要经过中度甚至深度思考获取信息 , 更强调调动人的想象力、知识储备等 。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 大多数用户不仅需要热内容、也需要冷内容 。 这就像是618买东西 , 去京东上购买显卡的用户未必不会去拼多多上购买苹果手机 , 整天找朋友帮忙砍价的拼多多用户 , 也未必不会在京东上买电冰箱洗衣机 。
换言之 , B站的用户 , 也可能是抖音的用户 , 关键在于用户注意力如何分配 。 不做PC端 , 不做中长内容 , 意味着这部分流量就拱手让给了其他人 , 而发力PC端 , 可能意味着内容分发的阵地拓展了 , 覆盖的用户变多了 , 总流量池自然就变得更大 。
如今 , 短视频、中长视频以及版权内容的融合发展 , 使得长短视频以及直播之间不再泾渭分明 。 在内容端 , UGC为主导 , PUGC以及版权内容为一体的模式成为行业共识 。 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 , 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边界 , 去寻找一种对于用户需求包容性更强的内容平台形式 。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 这是因为视频平台“不选择、全都要”的一种心态: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的包容 , 也就是对于不同属性的流量的包容 , 这样的包容度越高 , 内容带来的流量池就越大 , 也就能在存量中找到更多的增量 。
对标YouTube , 从工具到内容再到流量的大生态
虽然这些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颇为迅速 , 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也诞生了字节、美团、快手等互联网巨头企业 , 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 ,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不是割裂的 , 而是一个整体 。
这一点在内容行业体现尤为明显 。 比如在国外 , YouTube体验最好的平台不是移动端 , 恰恰是PC端 。 实际上 , 围绕PC端的视频内容 , YouTube有一个完整的工具到内容的生态 。
早在2014年谷歌就收购来视频编辑制作工具Directr完善YouTube的工具生态 , 此外还推出了YouTubeHunter帮助创作者下载转化视频素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