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YouTube?抖音网页版内测上线( 四 )


在国内 , 一些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切入PC制作工具赛道 , 比如快手推出快影、抖音推出剪影PC版等 。 实际上 , 从工具切入的价值在于完善内容创作生态 , 而网页版是整个内容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一些视频内容创作者 , 仍旧依赖作为PC创作平台 , 在视频制作完成后 , 需要传输到手机APP端再上传至平台 , 过程颇为繁琐 。 平台推出网页版之后 , 整个创作端的使用过程更加流畅 , 从内容制作到传输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整 , 这对于未来培养中长视频内容的创作者生态也大有裨益 。
所以 , 短视频平台推出网页版的逻辑 , 可能与推出剪辑工具的逻辑是一致的:布局未来中长视频的创作者生态 。
完善创作者生态之外 , 短视频平台上线PC版 , 也可能会有出海因素的考量 。
参考我国互联网演变发展的历史 , 对于一些海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 , 移动互联网可能没有国内那么发达 , 但PC互联网可能有比较好的基础条件 。 根据孙正义的时间胶囊理论 ,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意味着有一些地区存在PC端内容需求 。
也就是说 , 国内短视频平台在PC端补完之后 , 未来会不会出现国际PC版?比如海外版抖音会不会推出一个类似于YouTube的网页版 , 这一点有待观察 。
其次 , 从互联网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 , PC移动一体化是一个大趋势 。
苹果推出M1芯片的Mac后 , 行业内很多玩家都看到了ARM架构的潜力 , 不少企业都开始在硬件上采用ARM架构 , 软件上也有很多企业跟进 。 比如微软就推出了适应ARM版的Windows , 这为移动端和PC端的一体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
在国内 ,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厂商开始有所动作 , 比如微信在PC端更新了朋友圈功能 , 未来视频号PC端什么时候上线?目前 , 微信PC端已经上线了朋友圈功能 , 未来也不排除视频号出现在PC端的可能性 。
总体来看 , VR短期内看不到显著的希望 , 车载智能化还需要几年时间去验证 , 互联网行业在一定阶段内的主流战场 , 依旧是PC端与移动端 。
推出网页版 , 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企业而言 , 是一次“补课”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延展 , 未来也可能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反向”布局PC端 , 至于这样做的效果究竟如何 , 仍需时日验证 。
最后留一道思考题:你认为哪些企业接下来还会布局PC端?拼多多会吗?微信视频号会吗?为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