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发生在第二年 。 2017年3月, 元气森林推出黑白两款燃茶 。 这个主打无糖、燃脂的瓶装乌龙茶系列产品上市后反响热烈, 很快在一线城市的商超便利店站稳了脚跟 。 2017年12月, 创始人唐彬森的挑战者资本入股元气森林, 他的主要精力也开始放在元气森林上来 。 
2018年5月, 元气森林推出苏打气泡水系列并一炮打响, 同一时期获得光控众盈、浩森洋光管理咨询和挑战者资本的天使轮融资, 并请来王一博、魏大勋、邓伦等明星代言带货 。 次年3月, 再次获得千贤时代和峰尚资本的A轮融资 。 
2019年10月, 龙湖地产旗下的龙湖资本和高榕资本投了元气森林B轮1.5亿元, 当时的估值已经达到40亿元 。 
40亿估值是分界线 。 这轮融资之后, 元气森林被推到了所有投资人眼前, 很多人抱怨太贵了, 更多人加速向唐彬森靠拢, 每个人都对这家企业有明确的好恶, 但口径莫衷一是 。 这么说吧, 在40亿之后, 元气森林在资本眼中变成了一家与此前截然不同的公司 。 在这一点上, 元气森林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 
一部分媒体和分析师把元气森林产品成功的原因归于“伪日系营销”,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 
元气森林早年曾在品牌宣传上大量借风日系 。 最初LOGO上的“气”字, 使用的都是日本汉字“気”(主:日语中元気意思是精力、精神), 最初的包装上还用过类似“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気森林监制”的标注 。 在元气森林尚无知名度的时候, 一部分消费者把它误认成日本品牌因而购买了燃茶和气泡水 。 
元气森林借的是日系品牌在健康饮品人群中的认可度 。 日本是健康饮料大国 。 根据富士经济的数据, 2018年时日本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约1.5万亿日元(约900亿元), 大约占全部饮料市场(5.2万亿日元)的30% 。 日本国内的一些知名无糖饮料品牌, 例如三得利、伊藤园、达亦多等也随着711、全家等渠道进入中国 。 
但如果说元气森林走到今天这步只是靠伪日系营销, 也着实太小看这家公司 。 日本无糖饮料市场虽大, 但在当地受欢迎的主要都是一些茶饮, 如果只是照搬日本市场, 元气森林的上限也就是三得利乌龙茶或者东方树叶 。 
唐彬森一开始就没想小而美, 他的目标最初就是中国的可口可乐 。 而有趣的是, 一位元气森林的股东告诉我, 在他看来, 可口可乐的基本盘决定了只会用“余力”与元气森林竞争, “老唐最大的红利, 就是可口可乐永远不能主打‘零糖’” 。 
 

文章插图
北京朝阳区某个社区角落, 堆放着附近便利店夏天被替换掉的饮料展柜, 已经落了厚厚的灰
帝国裂缝中的挑战者
投资人丁友(化名)最近刚和唐彬森聊过, 他对唐彬森的评价是8个字:“老唐牛在研究人性” 。 我的一位同事的看法是, “游戏创业者比通常意义的互联网人更懂人性” 。
唐彬森19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高中时就曾通过倒卖盗版磁带获益 。 2000年, 唐彬森考上北航计算机系, 本科期间靠着和团队鼓捣出来的一套基于SIM卡技术的全面个人信息交换解决方案, 在2004年拿到了法国戛纳的程序设计大赛金奖 。
靠着这个奖, 唐彬森不仅保了研, 还拿到25万元的奖金作为创业的第一桶金 。 一边读研一边创业, 唐彬森团队最初做的是一个心理测试项目, 按他的说法, 在这个规模不大的行业, 也算做成了一个鸡头, 当时国内的网站都在使用他们的服务, 但奈何行业不行, 始终赚不到什么钱 。
后来有人建议唐彬森去做游戏, 最开始他很犯怵, 心理测试行业再烂他们也是个全国第一, 游戏行业竞争那么激烈, 哪有他们的机会 。 按照创投圈时髦的说法, 好歹也是个垂类头部玩家, 干嘛跑去游戏这个红海找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