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拳谱)42式, 48式太极有什么区别? 
42是一部综合性的太极拳, 它结合了各种太极拳的特点 。 48式太极拳是以阳式(大架)太极拳(阳澄府式85)为蓝本 。 难度相对较小 。 
48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的特点, 同时基于改良和普及的理念, 取其精华, 进一步体现了动作轻柔、圆整、虚实分明、动作连续的特点, 以及沉着、放松、温柔、公正的基础 。 
《48式太极拳》是继《简化太极拳》之后, 由中国原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 。 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改进, 以阳式太极拳为主, 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 。 
42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础, 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有陈式太极拳刚健的动作, 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 孙式太极拳开合的手法和灵活的步法变化 。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和组合上各有特色 。 比如15式玉女穿梭机第二段, 上肢动作吸收了武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撑细腻多变的手法, 是由平转圆;下肢动作吸收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上、下步的灵活步法, 最终达到伸展宽厚的弓步架和推掌的目的, 动作的选择和组合巧妙 。 《48式太极拳》是继《简化太极拳》之后, 由中国原国家体委组织编写的第二套太极拳教材 。 它是简化太极拳的改进, 以阳式太极拳为主, 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等流派的一些步法、身法、手法 。 
48式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太极拳的特点, 同时基于改良和普及的理念, 取其精华, 进一步体现了动作轻柔、圆整、虚实分明、动作连续的特点, 以及沉着、放松、温柔、公正的基础 。 
为满足群众对健身锻炼的需求, 丰富太极拳内容, 提高技术水平, 1976年4月国家体育部门成立了阿泰太极拳编写队, 借助调查研究, 开始编写新教材 。 撰写团队通过访谈、座谈、调研等方式, 广泛听取了群众、专家、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意见, 提出了新编著《太极拳》的指导思想:发扬简化太极拳的成功经验, 立足健身, 面向大众, 满足需求, 提高水平, 促进发展, 实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 既要发扬优良传统, 又要采用多种流派形成统一风格, 同时要吸收群众创新, 展现时代特色, 突破固定格局 。 努力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让群众乐于看见、乐于实践 。 编制中要依靠群众, 尊重科学, 反复实验, 广泛听取意见, 始终开展科学的、群众的工作 。 
新教材初稿完成后, 在北京五区组织实验教学, 350多名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 。 大家反响热烈, 既肯定了成功, 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 队员们逐一整理研究, 特别是对套路的风格、技术构成、体能值、难度、运动负荷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测量, 制定了改进方案 。 很快, 写作团队在哈尔滨全国武术运动会上征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教练的意见, 并继续进行了许多修改 。 直到1976年底, 48式太极拳才定型 。 
国际太极拳比赛套路(综合42式) 
1988年,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所(前身为圣 
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下, 国际标准太极拳竞赛套路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并在国内、国际各大比赛中作为统一套路使用 。 
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国际国内比赛和健身活动的国际标准套路 。 其动作规范, 技术全面, 结构新颖, 风格突出, 包罗万象, 融为一体, 转移灵活, 适中舒适 。 
42式太极拳比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 吸收了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动作, 继承了传统太极拳动作连续、轻松、灵活、自然的特点, 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愿意带路、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 具有一定的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