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不成, 杀鱼祭天
最近, 因为借助流量统计手段发现并处罚员工上班”摸鱼”的国美, 成为了“大公司”中的焦点 。 而当不少网友还在对国美的管理方式提出质疑时, 国美却在回应中表示, 该消息属于内部通报违规泄露, 将按公司保密规定予以追责 。
国美的这一系列操作虽说合情合理, 但曾经的零售巨头竟然也开始从考勤管理上向员工“开刀”, 这或许正从侧面反映了国美内部正遭遇巨大的挑战 。 特别是在黄光裕已经“归来”9个月的情况下, 国美虽然已经做出不少动作, 但实际效果却反响平平, 不由得令人心生感叹, 黄光裕是如何成就了国美, 但也因为错过了零售行业的“一个时代”, 再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 。
落魄公子开辟国美黄金时代创始人的创业背景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基因和发展基调, 而黄光裕的创业史, 则堪比一部年代商战电视剧 。
1969年出生的黄光裕, 祖上是经商世家 。 不巧的是, 到他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 。 无奈16岁这一年, 黄光裕只能选择辍学, 跟着19岁的大哥北上内蒙古做倒爷, 而后转战到北京 。
一开始兄弟俩盘下了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的一家名叫“国美”的服装店, 但是服装店的生意并不好, 兄弟两人很快又做回了自己熟悉的电器行业 。 1987年1月1日, 服装店换上了“国美电器店”的招牌, 由此正式拉开了国美商业帝国的序幕, 而这一年黄光裕刚满18岁 。
八十年代的中国, 正是家电消费觉醒的时期, 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大家电通通供不应求, 黄家两兄弟也算是意外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 当时的电器商品需要找国企厂商“批条子”才可以获得, 黄氏兄弟作为“北漂”, 一没人脉、二没资源, “批条子”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但令人意外的是, 黄光裕和哥哥依旧把电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
日后有媒体询问黄光裕当初是如何做到“无米成炊”时, 他只是一再强调自己是合法经营, 对于商品的来源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去调查 。 而这件事不光为国美创业史添上了一丝传奇色彩, 也为黄光裕巅峰时期的由盛转衰埋下了命运的种子 。
在经营方面, 黄氏兄弟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商业头脑 。 那个时候的电器零售完全是卖方市场, 国企经营普遍定价较高, 而国美作为个体企业要想和国企竞争, 就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策略, 于是国美率先开始施行低价策略 。 凭借着“薄利多销”、“勤进快销”的差异化经营策略, 国美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一度出现货不够卖的情况 。
为了解决进货的问题, 1990年, 黄光裕突破行业规则, 开始脱离代理商直接与电器厂家合作, 以“一票买断”的包销制获得了稳定的货源供应, 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 。 在解决了货的问题后, 黄光裕又想进一步把规模做大 。 于是在1991年, 黄光裕成为了北京第一个在报纸上打广告的个体零售商, 将国美电器的广告打到了《北京晚报》的中缝上 。
一口气解决了供货和销售问题的国美跑得越来越快, 1993年, 国美的门店数量一下扩张到了5家 。 为了方便管理, 黄光裕把所有门店统一挂上了“国美”的招牌, 形成了最早的家电连锁经营模式, 也引发了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在电器零售行业的流行 。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 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 24岁的黄光裕与大哥分道扬镳, 带着“国美”的招牌、几十万资金, 开着一台夏利开始了国美的“黄光裕时代” 。
从高光时刻到至暗十年1995年, 单飞两年的黄光裕已经在北京开出了第10家国美电器商城, 也成为了北京最有名的电器零售商之一 。 这一时期的电器市场, 正处于百家齐放争夺市场的阶段, 为了谋求更大的市场, 黄光裕将眼光望向了全国 。
- 风口下的“错失焦虑”:元宇宙培训是门好生意吗?
- 阿汤哥身高究竟多少 阿汤哥身高
- 孕妇分娩前焦虑怎么办
- 纯牛奶和酸奶,究竟选哪个更好?
- 演员李现为了保持好身材究竟有多拼?
- 打了新冠疫苗当天究竟能不能喝酒和洗澡?
- 手机网络赚钱软件究竟能不能赚钱,什么软件赚钱又快又多?
- 焦虑症和抑郁症哪种更严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别有哪些?
- 焦虑症要治疗多久才能放好?焦虑症会伴随一生吗?
-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焦虑症演变成精神疾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