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充10块退押2块5,欠钱的真成大爷了?

近日有网友发现, ofo共享单车APP推出了拉好友帮退押金功能, “好友越多, 退押越快” 。 此外, 还有好友下单奖励、“充值10元立即退押2.5元”等奖励任务 。

ofo充10块退押2块5,欠钱的真成大爷了?

文章插图

包括“拉好友”在内, ofo推出的一连串“推押”新招式都表明, 这家昔日的共享单车“巨头”不仅在竞争中输掉了自己曾占有的市场份额, 还败光了作为行业探路者的体面 。
【ofo充10块退押2块5,欠钱的真成大爷了?】“人无信不立”, 何况是时刻被市场选择的互联网企业 。 今天, 拖欠千万用户10亿押金的ofo已经毫无信誉可言, 居然还频繁打起了它过往支持者的主意, 不停地在退押流程上“做手脚”“耍心眼” 。 ofo可能忘了, 押金本就是一种契约, 每一笔都是用户几乎无条件的信任, 为他们提供高质量且有保障的服务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 “向老赖充值”, 这不是幽默, 是滑稽 。
无需赘言的是, ofo“拉好友退押金”可能违法, 一定悖德, 除了表达不满并再度伸张消费者的合理权益, 这些“花招”背后的动因也是必须要追问的 。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ofo在以“趋利避害”的理性假设度量每一位消费者——“拉好友”未必就是把用户当傻子, 恰恰相反, ofo默认每一位用户都会在追回押金和为此付出的一切成本之间充分权衡 。
如此一来, 高昂的人情成本就能让数目可观的用户望而却步 。 ofo此前推出的许多措施大都可以这么理解:或是让用户担负时间成本, 如线上或线下排队退押;或是让用户担负额外的理解与操作成本, 如电商返现;或是干脆迫使用户承担远高于押金的仲裁费用 。
ofo充10块退押2块5,欠钱的真成大爷了?

文章插图

然而, 这看似精明的操作其实从假设开始就出错了 。 如果说, 用户察觉到危机时的“止损”心态会使ofo这些伎俩得逞, 那么在漫长等待和彻底失落之后, 用户就不会再以追回几百元的押金为主要诉求了 。 简而言之, ofo没能及时发现的是, 它的用户早就从“讨钱”“讨债”变成了“讨说法”“讨公道”, 它要担负的早就不再是履约压力, 而是更为严肃的道德指责 。
事实上, ofo的这种“误判”与“失焦”正是不良企业文化与团队风气的体现 。 敏于算计的管理者和经营队伍按照经济活动的“常理”来认识消费者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脱离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规约来空谈利益就是“走火入魔”了 。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ofo缺失的是对用户的责任感和对道德的敬畏心, 少了一份新兴企业该有的“古拙”:讲规矩、守本分 。
然而, 对ofo的个案批评不能就此止步 。 以更长远和更宏观的视角来看, 在互联网这一新业态成熟发展的背景下, ofo的所作所为提出了重要命题:监管如何防止出现第二个ofo, 失信惩戒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 。 张晨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