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的游击战( 二 )


这也为曹操出行的品牌逻辑带来分裂——曹操出行究竟是to C产品 , 还是to B产品?
一方面 , 吉利汽车依赖曹操出行获取数据反馈 。 刘金良表示 , 曹操专车的司机反馈 , 使吉利做出了副驾驶座椅调节等多个针对B2C出行市场的车型调整 。 截至2018年4月 , 曹操专车为吉利提供的车型研发建议已经达到数百条 。
此外 , 出行平台也在为车企提供广告效应 。 在出行过程中 , 用户可以体验吉利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不同车型 , 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4S店的试乘试驾 , 间接完成了吉利汽车的宣传 。
另一方面 , 曹操出行又在吸收社会资本 , 并在B轮融资后疑似放出两年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 这意味着在B端价值以外 , 曹操出行必须建设一整套成熟的C端服务能力 , 包括高峰期运力调度、安全防范体系等等 。 而相比成熟、有海量数据积累的头部C2C出行平台 , 曹操出行显然居于下风 。
在9月的B轮融资发布会上 , 曹操出行方面的表述也反映了这一问题——随着运力扩张 , 非全职司机涌入平台 , 曹操出行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让私人司机使用吉利定制的新车型上 , 而非大举扩张市场份额 。
这表明 , 曹操出行的战略意图更多是占据少量网约车市场份额 , 为母公司解决销售及研发困境 , 而非在网约车赛道与对手正面作战 。 即便在几次融资后 , 吉利的股权比例受到稀释 , 但曹操出行的战略规划依然没有改变 。
02市场份额:昙花一现还是稳步蚕食?在B轮融资发布会上 , 龚昕表示 , 20%市场份额是网约车平台在单个城市的“生死线” 。 而截至目前 , 曹操出行已在一部分城市中拿下20%市场份额 。
这似乎表明 , 曹操出行在细分市场的稳步扩张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 但另一方面 , 曹操出行也在扩张过程中遭遇诸多问题 。
【曹操出行的游击战】企查查数据显示 , 从今年10月11日以来 , 曹操出行运营主体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记录快速攀升 , 仅在11月1日 , 曹操出行就连续接到8条行政处罚消息 。 其中 , 处罚单位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为主 , 绝大多数处罚理由是曹操出行司机未取得出租车驾驶员证 。

曹操出行的游击战

文章插图

处罚背景则是曹操出行在部分城市的加速扩张 。 在网约车市场短暂的窗口期 , 全职司机无法满足曹操出行运力快速扩张的需求 , 非全职司机的体量正在增长 。
从优势看 , 这部分运力为曹操出行快速争夺市场份额提供了支持;但从劣势看 , 曹操出行作为B2C出行平台 , 其安全、专业、服务能力强的产品形象也在非全职司机的增长下逐步淡化 。
在此之前 , 刘金良曾经将曹操出行B2C模式的优势归纳为重资产模式下对车辆和司机掌控能力强 , 服务能力强 。 但据《经济观察网》报道 , 曹操出行存在司机管理机制混乱现象 。 有司机表示 , 带车加盟司机除审车验车需要一周时间外 , 只需培训一个上午 。 而这与曹操学院严格培训司机的对外宣传形象相距甚远 。
今年9月1日 ,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对包括曹操出行、T3出行、美团出行在内的主要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 , 指出部分平台通过多种营销手段 , 恶性竞争 , 并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 , 开展非法营运 , 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 影响行业安全稳定 , 损害司乘人员合法权益 。 约谈要求 , 各平台要做到“平台持证经营 , 车辆持证载客 , 司机持证上岗” , 立即停止招募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 , 并加快清退平台既有的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