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的身份 , 更接近“捡漏者” 。 
2016年1月1日 , 在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的授意下 , 吉利新能源板块负责人刘金良带队 , 开启了曹操专车的内部孵化进程 。 
同年 , 网约车市场的巨头战争走向尾声 , Uber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推出 , 为网约车平台确定了合法地位 。 一年之内 , 网约车行业的合规性政策、市场主体同时落地 。 
在刘金良看来 , 这意味着赛道C2C窗口的关闭 , 以及B2C窗口的开启 。 
以网约车平台激烈争夺的北京市场为例 , 政策要求司机须持北京户籍及北京市核发的驾驶证件 , 这意味着合规司机的门槛极高 , 而主打专业化、合规化入场的曹操专车拥有更多市场空白可供突破 。 
例如 , 曹操专车强调自身成熟的司机培训机制 。 “曹操学院”将为其提供服务、沟通、急救等职业知识 , 甚至每一位司机在上岗前 , 都要接受性格测试 。 
从发展速度看 , 自2019年2月更名并扩张业务范畴后 , 曹操出行似乎走上了快车道 。 今年9月6日 , 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B轮融资 , 在发布会上 , 曹操出行CEO龚昕发布了N3战略——分别代表定制车、新能源、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生态 。 
融资轮次与战略规划的两重迭代下 , 曹操出行似乎有望抓住C2C网约车市场短暂的窗口期 。 而事实上 , 曹操出行自身仍有较多矛盾亟待解决 。 
01商业模式:toB还是toC?自始至终 , 吉利都未将曹操出行作为竞争网约车市场份额的破局点 , 而是作为吉利汽车战略转型的突破口 。 
刘金良曾在公开演讲中阐释吉利汽车入场出行平台的逻辑——各行业资本都在陷入“造车狂热” , 造空调的、做能源的、做互联网的……吉利要在未来三十年后还能生存 , 就不能将汽车视为交通工具 , 而选择转型升级 , 借道汽车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 才能在电动化 , 智能化 , 网联化 , 共享化的未来汽车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 
这固然是吉利汽车入局的重要原因 , 然而翻阅“风月宝鉴”的背面 , 逻辑将变得更加清晰——曹操专车是吉利应对汽车市场存量危机的改革产物 。 
从2010年起 , 随着“汽车下乡”的高潮结束 , 国内汽车销量增速陡然下滑 。 汽车普及率的提升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下 , 人们不再满足于中低端车型的普通代步工具需求 , 而是追求更多使用功能 , 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量时代进入尾声 。 2017年后 , 相关数据更是一度转入负增长 。 

文章插图
在吉利身上 , 这一逻辑表现得更为深刻 。
吉利汽车公开数据显示 , 在规划曹操专车入场的前一年(2014年) , 吉利汽车销量出现大幅滑坡 。 当年 , 吉利汽车销量仅为41.79万辆 , 同比增速暴跌至-24% 。

文章插图
这场销量危机砸在吉利身上 , 砸出了两个改革 , 2014年 , 吉利抛出口号“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 将产品逻辑投向消费升级 , 博瑞等品牌应运而生 。
2015年 , 吉利汽车将目光瞄向出行平台 , 曹操专车的战略架构成型 。
本质上 , 车企入场网约车行业 , 是应对汽车红海危机的举措 , 通过B2C出行平台将产能投入市场运营 , 能够代替过剩存货的折旧损失 。 目前 , 这一赛道汇聚了吉利、一汽红旗、上汽、东风、长安、江铃等一众车企 , 与其说车企盯上了出行蛋糕 , 不如说 , 这是市场寒潮下的抱团取暖 。
- 吃了减肥药出现不良反应有哪些
- Linux 将推出系统补丁,修复 12 代酷睿大小核心调度问题
- 三星推出3纳米芯片制造工艺工具与技术
- 独家对话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沙棘锅底研发8个月才推出
- 爆款骁龙870手机仅两千出头,配备12+256GB大容量,还有A+屏幕
- 年轻人蹦迪实录:瞒着男朋友出去蹦迪,结果被当场抓包
- 搜索引擎走出APP,抖音和快手要拿下更大的蛋糕
- 宝宝多大开始记事?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记忆
- 亚马逊账户被停用后里面的钱可以提出来吗?
- 光那箱子就能卖1万 Xbox&Gucci推出联名款主机套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