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地块涉现房销售 央企港资也观望

香港房企以雄厚自有资金、长线投资见长,但核心地块并不符合其投资要求 。
作者|宋虹姗
日前,北京年内第三批集中供地名单出炉,要求直接或间接现房销售的地块,从第二批次的“1宗试点”大幅提升至6宗,占比过半 。 36氪未来地产作者发现,对于现房销售相关地块,资金实力较强、杠杆率较低的央企、港资房企也都持观望态度 。
现房销售意味着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回款时间从预售制下的数月延长至2-3年 。 受限于此,开发商普遍对涉及“现房销售”要求的地块较为冷淡 。
【北京多地块涉现房销售 央企港资也观望】两家TOP10央企相关人士均明确对36氪未来地产表示,“涉及现房销售地块不会参与” 。 这两家公司在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中都有所斩获 。
香港房企以雄厚自有资金、长线投资见长,也对现房销售模式较为熟悉,但对北京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参投意愿不强 。 一位此前在北京拿地的香港房企项目操盘人士表示:“公司对地块质量要求高,暂不会考虑参与这批地块竞买” 。
“港企的现房销售逻辑是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溢价,而北京多地块均有销售指导价格 。 ”该人士补充表示 。
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共12宗住宅用地,建筑规模约112万平方米,总起始价约330.74亿元 。 与前两批供地相比,供地宗数不及第一批次一半,供应量明显缩水 。
竞拍规则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有一半地块涉及现房销售规定 。 具体看,二批次的17宗地块只有1宗涉及现房销售,而本次的朝阳区管庄地块、房山、门头沟、密云区共5宗地块都将在触及地价上限后,竞现房销售面积 。
最特别的是朝阳区劲松街道地块,直接要求全部现房销售 。 该宗地块在触及地价上限后,需先竞政府产权份额,如到达10%的上限,再进行摇号,是本次供地中竞买规则最复杂的地块 。
位于东三环附近的劲松地块销售指导价格最高,每平米不超过10.66万元,但前述央企、港资房企并不感冒,主要原因是回报周期不符合要求 。
下半年以来,房企资金链紧张情况加剧,项目停工现象普遍,北京楼市有前车之鉴 。 位于朝阳孙河的泰禾北京院子二期,原定今年6月底交房,但11月初才发布“即将复工”的公告 。 北京住建委对媒体表示,现房销售对于购房者来说,可以避免因项目烂尾而带来的资金风险 。
此前,全国已有其他城市涉及现房销售 。 去年3月,海南省公布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 按规定,现房销售的房屋应通过竣工验收且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
2016年,深圳就已试点现房销售;同年,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土地拍卖时,都提出了现房销售的要求 。 其中,南京在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先后拍出67块现房销售地块 。 苏州从2016年9月至今,累计出让了超过130宗住宅用地,其中有约70宗要求现房销售,占比超50% 。 此后,安徽合肥、四川成都都曾分别发布推出鼓励现房销售和要求现房销售地块 。
但现房销售对于房企的资金要求高,鉴于目前全行业资金紧张,更多的现房销售意味着土地市场或进一步降温 。 中指研究院认为,四季度市场调整和短期流动资金压力仍在,预计第三批供地市场或将延续整体低温态势,城市间和城市内市场热度保持分化,房企重点工作仍是加快销售回款,保障现金流安全 。
也有市场人士猜测,北京三批次地块可能会出现“摊派”情况,类似二批次供地中个别地块,以地块所属区域国企直接底价拿下的情况出现 。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分析师殷玉轩表示,本次北京竞现房销售的地块几乎都位于“刚需族”有能力并且有意愿去选择的区域,这些地块也几乎都有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要求 。 所以未来不排除“竞现房销售”会像竞“高标准方案”一样成为北京的一种普遍的竞拍规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