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哇、智行者们看准的无人环卫,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进化场景”吗?

为什么无人驾驶环卫是一门好生意?

酷哇、智行者们看准的无人环卫,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进化场景”吗?

文章插图

前不久 , 受寒潮天气影响 , 东北三省大雪成灾 。 当地环卫工人踩着齐膝的积雪清扫街道的视频在网上传开 , 很多网友感受到环卫工人的不容易 , 更有餐馆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爱心午餐 。
大家被餐馆老板温馨善举感动的背后 , 有网友发问 , “我家里都有扫地机器人了 , 清扫街道的工作这样辛苦 , 什么时候能才能自动化呀……”
事实上 , 长久以来 , 环卫服务行业一直依赖大量人力 , 即使最近几年机械化环卫车辆已经在推广 , 但依然需要人工驾驶 , 人力成本一直是环卫服务公司运营成本的大头 。 根据业内专家测算 , 环卫服务行业4000亿市场规模 , 环卫设备行业也有1000亿市场规模 , 环卫服务公司人力成本占比超过60% 。
而在补贴退坡后 , 自动驾驶行业开始转为市场主导 , 在技术难度上 , 环卫的低速场景、低安全风险等特性 , 让其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相对容易的垂直赛道 。 除了技术难度较低之外 , 无人环卫赛道还有哪些值得挖掘的特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线控底盘的场景:核心技术的弯道超车众所周知 , 自动驾驶的实现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核心环节 , 当前国内车企的关注度主要集中于感知、决策部分 , 控制层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 而线控底盘属于执行层的关键技术 。
酷哇、智行者们看准的无人环卫,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渐进式进化场景”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方象知产研究院)
线控底盘的作用是 , 能够让执行层响应决策层 , 实现二者的交互 , 无需人力操作就能自动完成相应控制指令 , 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系统的一块基石 。 那么国内线控底盘行业发展如何呢?
随着自动驾驶的蓬勃发展 , 近年在国内涌现一大批优秀的算法、软件公司 。 但是在线控底盘领域 , 可以与国际零部件巨头抗衡的中国企业其实凤毛麟角 。 原因很简单 , 早在20世纪90年代 , 博世、采埃孚、大陆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就开始研发线控底盘系统 , 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 。
如今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陆博、上海拿森等自主企业 , 但总体上 , 国内线控底盘还处在初级阶段 , 未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 其根本原因是 , 中国汽车行业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海外Tier 1 ,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但是 , 在智能驾驶的环卫赛道中 , 新石器、智行者等公司已经研发和量产出小型自动驾驶线控底盘 , 酷哇已布局从小型到中大型的系列化线控底盘 。 这表明 , 中国自动驾驶环卫车线控底盘已出现成熟的国产替代制造商 。
除了对线控底盘的布局 , 几家企业的布局也不仅限于环卫 , 例如:2019年 , 酷哇机器人和江铃汽车战略合作 , 推出第一款针对城市配送的自动驾驶车辆;2020年 , 酷哇进一步牵手北汽和奇瑞 , 推出多种规格的自动驾驶城市配送车辆 。
另一家环卫头部企业智行者 , 其定位为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和行业赋能者 。 2019年6月 , 智行者旗下无人驾驶环卫产品进军欧洲市场 , 目前已实现在欧洲、美国、阿拉伯、以色列等海外地区实现清扫作业的商业化落地 。
除了布局无人清扫车 , 还有自研发AVOS软件操作系统+AVCU硬件计算平台 , 搭载该系统平台的汽车已经在全球2000个点位落地 , 并获得百度、顺为、京东等机构的投资 。
谈擎说AI认为 , 从环卫车到乘用车 , 线控底盘的技术细节尽管有一定差别 , 但对于国内线控底盘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从无到有的构建具有开创意义 , 相当于开辟了一条更好走的路 , 为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提供商的崛起带来有利条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