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消费者心理, 2017年8月, 玉峰推出520版麻辣王子 。 三个数字分别指:5——不添加糖精、甜蜜素, 安赛蜜, 纽甜, 阿斯巴甜等5种化学合成添加剂;2——使用天然面粉、非转基因菜籽油两种健康原料;0——从零开始, 用制药标准生产辣条 。 
盐津铺子的“小新王子”辣条选择在产品原料中加入粗粮, 甚至采用冷链运输的方式运送 。 
近年来, 卫龙辣条带来的创新, 似乎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包装上, “希望在产品上有更多的惊喜”等类似声音成为许多消费者对“辣条一哥”的善意期许 。 
04除了辣条, 谁还能打?卫龙对于辣条单品的高期许, 与其产品单一的现状不无关系 。 
招股书显示, 卫龙主营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以辣条为主)、蔬菜制品、豆制品与其他制品三大类 。 其中, 调味面制品扮演营收担当的重要角色 。 2020年, 卫龙营收达到41.2亿元, 调味面制品贡献26.9亿元, 占比65.3% 。 可以看出, 卫龙对于辣条单品的依赖较高, 其他新品的引擎作用不足 。 
卫龙在研发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 据“财经锐眼”报道: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2400万, 2018年、2019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760万、1590万,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0.65%、0.47%、0.58% 。 
作为对比, A股海天味业(603288.sh)研发比例为3.12%、涪陵榨菜(002507.sz)为0.95%、良品铺子(603719.sh)为0.43%、绝味食品为0.22%、有友食品为0.26% 。 
作为休闲食品龙头, 卫龙研发投入仅略高于A股的良品铺子、绝味食品、有友食品, 但优势并不明显 。 

文章插图
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卫龙已有所察觉 。 根据招股书显示, 2018年辣条制品的营收占比为78.6%, 到了2020年, 则降到了65.3%;蔬菜制品2018年到2020年从2.78亿增长到11.68亿, 增速分别为123%、75.64%, 营收占比也从10.8%提升到28.3% 。
大单品的爆发式增长, 在为品牌带来极致流量和更多机会的同时, 也带来了对于风险的钝感力 。 单纯的提价不能从根本上带领产品实现跃迁, 过度被消费可能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
或许, 对于卫龙而言, 丰富产品结构、搭建更为良性的市场生态, 比辣条继续“向上突围”更为重要 。
可是, 除了辣条, 卫龙还能打造出下一个“爆品”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光年”(ID:shuziguangnian), 作者:数字光年, 36氪经授权发布 。
- 亏损上百亿仍上市,AI四小龙现状如何?
- 短视频和音乐平台的仗打不起来,写在网易云音乐上市前夕
- 花房15年终上市,泛娱乐股有生意,没故事
- 斑马快跑拟与SPAC合并预计最快明年3月在美国上市
- 哪吒汽车要上市,能否和“蔚小理”一战?
- 教授拒绝挽留,辞任独董,上市公司董事长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 配置拉满,摩卡NOH智慧领航版正式上市|2021广州车展
- 全球化再下一城,领克01于科威特上市
- 网络安全公司联软科技拟科创板上市,去年营收2亿元
- 送1单亏1块,顺丰同城“流血”上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