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丨AR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AR不是手机的投屏 , 而是一款独立的设备 。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36氪获悉 , AR智能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来自经纬创投领投 , 九合创投、君盛资本及老股东跟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吕一飞表示 , 这轮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交付及品牌打造 。
2021年2月 , 影目科技曾获得来自宜来资本、三七互娱的天使轮融资 。
「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 , 创始人曾任酷派集团穿戴事业部总经理 。 目前团队规模超50人 , 70%为研发人员 , 团队核心员工来自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人 , 有过打造千万级出货量穿戴产品的经验 。
成立至今 , 「影目科技」已经发布了两款智能眼镜:面向C端的INMO Air眼镜 , 以及面向B端的眼镜产品INMO X 。
据介绍 , INMO Air智能眼镜可脱离手机使用 , 支持独立运算 , 主频最高可达2.0GHz , 并且整机重量不足80克 , 与普通墨镜相当 , 续航方面可连续使用4小时 , 待机72小时 , 满足了日常佩戴的需求 。

36氪首发丨AR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文章插图

在光学显示上 , 「影目科技」联合供应商基于光学波导技术 , 研发了垂直阵列光波导显示技术 , 相比于之前的侧投显示技术 , INMO Air这款眼镜可以实现在眼镜的前端完全无遮挡 , 从外观看起来十分接近普通眼镜 。
在软件方面 , 据吕一飞介绍 , 「影目科技」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了自己的IMOS , 在后台管理、功耗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 提升续航时间 。 同时 , 围绕“轻量化”的产品理念 , 「影目科技」对空间定位算法、目标追踪算法进行了重构 , 保证在较低的算力下同样可以实现更好的AR显示效果 。
INMO Air作为生活工作中的“智能助手” , 可以实现备忘提词、对话翻译、AR导航等功能 , 让用户体验随时随地刷视频 , 第一视角快速拍照等应用 。
36氪首发丨AR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

文章插图

吕一飞表示 , 接下来国内市场和C端市场将会是「影目科技」的战略重点 。 AR眼镜在ToC端的落地更难 , 在吕一飞看来 , AR眼镜要真正在C端真正普及 , 产品本身需要具备几个要素 。
首先 , AR眼镜产品在外观方面需要日常化、时尚化 , 产品设计上不能与正常的眼镜相差过多 。 其次 , 厂商还需要做好技术的迭代 , 控制好功耗、重量和售价 , 在应用方面也需要去贴合场景 , 不能只是开发可以用手机替代的看天气、看信息功能 , “AR眼镜不是手机的一块投屏 , 而是独立于手机以外的一款设备 。 ”最后 , AR眼镜在C端的普及 , 各大硬件厂商还需要去做用户引导和教育 , 扩大应用生态 。
吕一飞告诉36氪 , 「影目科技」的第一步是先从消费者可以想象的场景开始探索 , 再慢慢丰富功能 , 做更精细的场景化落地 , 最后会探索和外界空间交互的新玩法 , 增加SLAM在内的技术 。 「影目科技」接下来会坚持一年一迭代的产品进度 , INMO Air 二代还会尝试开发社交交互功能 。 吕一飞表示 , 「影目科技」的品牌理念是“人生不设限” 。
在渠道方面 , 今年7月份 , INMO Air在国外平台Indiegogo发起众筹 , 随后在国内的小程序、代理商等渠道上线 , 截至目前产品订单量已超万台 。 在今年年底 , INMO Air将量产批量交付 , 并在国内电商平台上线 。
【36氪首发丨AR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经纬创投领投】经纬创投合伙人左凌烨表示 , “AR产业链上游模组的逐步成熟和XR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大力投入 , 成为了消费级AR眼镜市场即将爆发的基础 。 影目科技团队是AR行业老兵 , 具备从0到1打造消费级AR眼镜并量产的丰富经验 , 在软硬件系统、功耗控制、结构设计等方面积累了技术壁垒 , 并借此打造了独特的一体机形态的AR眼镜 , 有望成为消费级AR眼镜的引领者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