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打针哭闹怎么办?这些错误方法不要用( 二 )


很多宝爸宝妈不管宝宝多大,一打预防针就蒙住宝宝的眼睛,认为这样宝宝就不会害怕,孰不知“黑暗”更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正面面对,引导宝宝要坚强 。
顾上不顾下以及过于信任
【婴儿打针哭闹怎么办?这些错误方法不要用】孩子打预防针难免会动,会害怕,特别是大孩子,有些家长们将孩子的上半身往死里拽,不顾孩子下半身的两条腿乱窜 。而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很乖,家长放松警惕,轻轻搭着胳膊,不用力抓住,谁知一打针孩子就乱动;或者有的家长只抓住孩子的腕关节,打预防针的时候,孩子肘关节就可以“放肆”地动,这样都容易伤到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在儿童左上臂打针,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
哄骗,暴力
怕孩子打预防针不配合,有些家长就骗孩子“阿姨不打针,是给宝宝吃糖” 。但是孩子最后发现是打预防针情绪就会非常激动,不合作;也有的家长在家经常会以打针恐吓不听话的孩子,孩子就对打预防针越加恐惧 。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告知打预防针是为了预防传染病,对身体是有益的,并鼓励孩子坚强面对,也可以举身边坚强勇敢孩子的例子,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 。
怕冻不脱衣
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候天气还寒冷,妈妈们怕孩子着凉,不肯脱衣服,紧紧抱住孩子,只露出肩部的一点点皮肤 。其实消毒部位要以接种点为中心消毒5厘米以上,如果露出部位太少,会影响消毒的效果,同时也不能找到准确的位置 。一般接种室都有安装取暖设备,家长可以放心给宝宝脱衣服露出合适的接种部位 。

婴儿打针哭闹怎么办?这些错误方法不要用

文章插图
打完预防针,需要忌口么疫苗是由病原菌或病原菌的部分成分,通过灭活(灭活疫苗)或脱毒(减毒活疫苗)制成的 。灭活疫苗是通过直接注射足够数量的抗原,使人体产生免疫力 。接种1剂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常需多次接种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细菌、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完成抗原作用 。可以用“如同生了一场小病”来形容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后,会模拟该种病原菌在体内的一次感染过程(但不会真的发病),从而使机体产生针对该种病原菌的抗体 。当真正的病原菌来袭时,会用已有的抗体或激发记忆、迅速产生相应抗体,来抵抗病菌 。不管哪类疫苗,都是通过一定数量的抗原,刺激身体,产生免疫力 。所谓的“发物”,既不能使死疫苗中的菌量增多,抗原增加,又不会导致减毒细菌、病毒的大量繁殖,故接种完吃“发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要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就需要多种食物提供原料,所以,预防接种后的忌口,并无道理 。相反,还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 。但是,在儿童接种疫苗一周内,一些刺激性强的饮食,如浓咖啡、浓茶、带有酒精的饮料等还是不宜食用的 。因这些食物会增加预防接种的反应,使症状加重 。
婴儿打针哭闹怎么办?这些错误方法不要用

文章插图
疫苗接种需注意事项1、宝宝存在过敏问题:当发现宝宝出现了过敏性皮疹的话,是不建议打疫苗的 。
2、患有皮肤性疾病:比如宝宝存在明显的皮炎、湿疹感染严重及皮肤出现化脓感染者,都应该在治愈后再打 。
3、患有脏器方面的某些疾病:比如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方面的疾病以及肺结核病等,也不适合打疫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