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上海滑稽戏 现在还有人喜欢上海滑稽戏的吗?上海滑稽戏最近演出

其实 , 上海人还是很喜欢上海的滑稽戏的 。 但是 , 如今的上海人并不怎么看滑稽戏是有原因的 。 笔者就此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 , 上海的滑稽戏缺乏好的写手好的作品 。 上海的滑稽界风气不是很正 。 没能培养或者说支持有能力有才华的作者写出好作品来 。 即使有了好作品也没能提供良好的平台给予展示 。 曾何几时 , 上海的滑稽剧《老娘舅》曾经的收视率接近春晚 。 但由于管理、引导、呵护不善 , 在热播十余年后被中断 。 个中的综合原因有待思考 。 记得参与编写巜老娘舅》的编剧有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 , 叫陈森 , 写了近三十集 , 其中有的创了收视率的最高 。 这类滑稽编剧新力量也没能保护住 。
其次 , 分配利益不均 。 好作品难求 , 但是却稿费低廉 , 大部分给了演员 , 而没了好作品也就没有演员什么事 。 恶性循环 , 使上海的滑稽戏停止不前也正常了 。
再次 , 专业的滑稽工作者为了钱放弃主业依靠滑稽的影响转投其他综艺节目 。 如 , 舒悦在说一巜嗄山湖》不伦不类 。 有的出现在美食养生节目中 。 不务正业 , 只为争钱 。 其实 , 凭着他们能够出现在这些节目上就说明上海滑稽在上海人心中是有影响力和地位的 。 具备从新掘起的基础 。
最后 , 上海的有关部门是外地人也不无关系 。 外来领导主宰了上海那一块的工作 ,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上海滑稽戏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情结和作用也阻碍了滑稽在上海的发展 。 当然 , 上海的滑稽要不断改善 , 更加符合形势的发展也是必须的 。 我们相信 , 上海人仍然喜欢上海滑稽戏的 。 这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
现在的滑稽演员有几个是热爱滑稽戏的 , 以王汝刚为首的都在电视台上班了 , 要么拍广告扒分 , 要么在银屏上装疯卖傻 , 十足的十三点 , 看了使人倒胃口 , 再这样下去这一剧中要毁在这些人手里了
在上海 , 如果再也看不到“上海滑稽” , 那就真的太滑稽了!
我不会在此回复中放任何图片 , 只是想用最淳朴的语言和想法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及感受 。
虽然本人才30出头 , 但是对上海滑稽戏和上海传统曲艺是非常有情怀的 。
从最早的滑稽戏电影文彬彬、范哈哈到滑稽泰斗姚慕双周柏春 , 到双字辈各位表演艺术家 , 到后来的情景喜剧《老娘舅》、《红茶坊》 。 只要是在电视上调到 , 我一定会再看一遍 。 很多段子早已融入自己的血液 , 很多身边的朋友说我说话的腔调有点像周柏春 , 我实在不敢当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发现周围能聊滑稽戏的人越来越少了 , 甚至都不知道上海有这样一个艺术表现形式 。 上海滑稽剧团形成虚设 , 里面的演员最多只是上海话讲的比较标准的电视推销员 , 婚礼司仪 , 不务正业 。
另一方面 , 上海虽然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 海纳百川 , 然而现在的90后 , 00后基本上都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 。 上海的传统文化 , 上海话的根岌岌可危 , 我们应该引起高度警觉 。
虽然目前在各个平台有不少大V在努力挽救上海文化 , 但是效果甚微 , 更多的是迎合外来文化 , 上海话及上海文化在慢慢遗失 。
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 在头条的粉丝也不多 , 但是我希望能够尽自己微博之力 , 努力的将我们上海的最最传统的文化 , 用最纯的形式展现出来 。 希望新上海人 , 或者已经不会说上海话的310们 , 放下烦躁的心情 , 打开一个传统上海滑稽戏片段 , 感受上海话的魅力 , 滑稽戏的魅力 。
同时 , 本人此头条号一直有写相关的文章 , 希望能为挽救上海传统艺术尽微博之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