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饮首富到“老赖”,不愿认命的孟凯想卷土重来

新消费浪潮下,湘鄂情还能东山再起吗?
“现在市场成熟了,机会来了 。 ”11月24日,湘鄂情创始人孟凯,很有兴致地向雷达财经描述了押注的预制菜风口 。
现年52岁的孟凯,人生堪比一辆过山车 。 曾当过工厂工人的他,赶上了时代的风口,创立了“湘鄂情”这一高端餐饮品牌,并成为“民营餐饮第一股”,还一度成为餐饮首富 。 然而,随着时代的转向,孟凯的命运发生翻转,一度长期滞留国外,不仅失去了一手创立的上市公司,还收到多个限制消费令 。
“未来有一天也许把这段经历拍成电影 。 ”孟凯称,自己的经历简直比电影还精彩,但现在很多事,还不到说的时候 。
“其实深圳是能申请个人破产的,我没申请 。 ”孟凯说,现在就去回首过去没有太多意义,要向前看,自己还想做点事 。
从巅峰到谷底“那种挣很多钱的日子,我也有过 。 ”孟凯向雷达财经表示 。
生于1969年的孟凯,毕业于湖北电力技工学校,1987年顶着父亲的班,孟凯到武汉重型机床厂当了名车间工人 。
但不甘于平淡日子的他,在一年后就选择只身南下深圳,在深圳赤湾港务有限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到南海粮食公司工作两年,由一名普通工人做到工程主管,后辞职 。
“周边的朋友都说我是个美食家,我自己的确也很爱吃,把自己都吃胖了,而且我也喜欢做菜 。 ”孟凯认为自己在美食方面很有天赋 。
1994年,孟凯决定发挥自己的天赋,在深圳蛇口区开办了第一家餐馆,在他和来自湖南的太太周女士的共同努力下,湘鄂情逐渐从只有几张桌子的大排档发展至1000余平米的酒楼 。
1999年,孟凯来到北京,自此便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 他倾尽所有资产北上,并将店铺选在政府机关附近,专精高档餐饮,很快成为全国最赚钱的饭店之一 。
据媒体报道,2000年时湘鄂情已经逐渐成为了许多海内外政府要员、知名公司总裁宴请的场所,每天光是海鲜的营收就达8万元 。 彼时湘鄂情在北京朝阳的门店,能够辐射到的单位包括部委、央企、外资企业、大型民企 。
“我们最高峰时一间店110个包房,一个店大到上万平方米 。 ”孟凯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
2009年11月,湘鄂情选择拥抱资本市场,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 。 上市当天,湘鄂情收盘总市值超过53亿元,孟凯直接、间接合计持公司67%股份,其以39.37亿元身家问鼎餐饮首富 。
然而,自2011年开始,湘鄂情就已经呈现出营收增长率逐季递减的趋势 。 而限制高端公务消费的“国八条”的出台,更让公司彻底失去增长动力 。
孟凯认为:“湘鄂情之前的失败并不是经营不善,而是政策的原因 。 ”不过,也有餐饮业行业人士指出,孟凯的解释并不能视作湘鄂情做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 在其看来,湘鄂情或许本不该上市 。 “没有长远成长性、过度依赖三公消费的畸形发展模式、高利润具有不可持续性,这样的企业上市风险显然很大 。 ”
【从餐饮首富到“老赖”,不愿认命的孟凯想卷土重来】面对业绩下滑,湘鄂情被迫选择从高端餐饮向大众化转型,孟凯甚至直接表示:“今后菜品会以五六十元的价位居多,200元以上的菜全部停售 。 ”
但转型谈何容易,高端餐饮的选址本就在房租成本更高的黄金地带,且其对服务员和厨师的要求也与大众化餐饮相异 。 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形象一时难以扭转,在此背景下,湘鄂情向其他企业发动“价格战”并无优势 。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这盘棋已经没法再继续往前走了,高端餐饮没了,低端餐饮我提前一年做了,也没成功,我有什么本事说在本行业内崛起?已经无路可走 。 ”孟凯在接受采访时袒露了自己的无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