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玩剧本杀?

野蛮生长后 , 入局者开始逃离 。
剧本杀还是走到了行业的分叉口 。
11月17日 , #上海拟规定剧本杀剧本须备案登记#的话题登上热搜 , 文件对剧本杀中的剧本设定、故事环节以及剧本杀经营单位的营业资质等均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

谁还在玩剧本杀?

文章插图

这些对正处于野蛮生长的剧本杀来说 , 无疑将是一次行业洗牌 。
事实上 , 在此之前 , 有关剧本杀的舆论风向已经从“资本融资、大厂入局、影视化进程推进” , 转变为“剧本杀影响玩家心智” , 让不少人开始怀疑 , 这片在去年还坐拥百亿蓝海的市场 , 还能有多少发展空间 。
这并非杞人忧天 。
早在今年5月就有数据暴露了问题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截至5月13日 , 我国今年已注销近20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 , 其中4月共注销近100家相关企业 , 环比增长102% 。 而同样来源于天眼查的数据却诉说了另一个事实——截至9月22日 , 今年我国新增超5000家相关企业 , 其中 , 近半数剧本杀相关企业成立于一年内 。
谁还在玩剧本杀?

文章插图

显然 , 短短一年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参与者增多也势必会带来行业纷乱 , 也是时候给无序的行业提高门槛了 。
在危机与生机的暗流涌动之中 , 一些当初匆忙的入局者们决心“叛逃” 。
01作者:在逃离与忍耐之间游离这已经是阿林第四次被要求修改剧本了 。
自3月与某剧本发行签订合同并敲定大纲后 , 阿林已经先后以“凶案手法不够惊艳”、“角色故事不够饱满”、“故事立意无法提升翻台率”等理由暂缓了剧本发行 。
他也曾想过逃离 , 但看着自己耗费了8个月磨出来的剧本 , 再想到曾经幻想出来的“靠着剧本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 最终阿林不得不耐下心来 , 听从发行的安排 。
与阿林一样 , 那些看似身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作者们 , 却成了最想逃离剧本杀又难以脱身的一群人 。
而双方利益的严重失衡便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
目前 , 市场上作者与发行多以分成方式进行合作 , 这之中 , 最常见的分成比是3:7 , 即每卖出一本价值500元左右的盒装剧本 , 发行方会分得350元 , 作者则可以拿到150元 。
谁还在玩剧本杀?

文章插图

也有的作者会与发行方实行对赌合约 , 即销量达到一定数额 , 作者可以获得更多分成 。
除此之外 , 一些新人作者会被发行方要求 , 以2000-5000元不等的价格买断版权 , 不参与后续的利益分成 , 这样一来 , 加上稿费 , 这些作者最多只能分得不到一万元 。
虽然利益分成方式不同 , 但作者与发行之间孰强孰弱 , 地位高低一眼便知 。
尽管如此 , 依旧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剧本杀创作大军 , 在调查中一些作者向AI蓝媒汇反映 , 自己在写剧本的时候会出现将其他作品进行加工重组杂糅的情况 , 虽不至到“抄袭借鉴”的程度 , 但终归算是走了捷径 。
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向利益看齐 。
而他们的加入也使得剧本的创作门槛不断下降 , 发行商的话语权也被不断提高 。
发行过《年轮》的天津剧盟推理社负责人包子告诉AI蓝媒汇 , 目前剧盟接到的投稿量与最终实际发行量的比例为1:10 , 其中以拥有更高翻台率的欢乐本、情感本为主 , 而剧本杀最核心的推理本少之又少 。
这意味着 , 一方面市场近于饱和 , 剧本质量良莠不齐 , 一方面 , 商业化成了发行方首要考虑的因素 , 这也导致了很多剧本最终石沉大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