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关店,一边开新店,茶颜悦色的断“臂”自救

三个月关闭多家门店 , 茶颜悦色求生存?
本文概要:茶颜悦色是一个很矛盾的茶饮品牌 , 它在全国大热 , 却一直没有真正走出长沙;它备受资本追捧 , 已完成四次融资 , 却冷静沉着 , 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发展模式;它一边在长沙多个区域关闭门店 , 一边在长沙之外的天地开拓新店 。 这样矛盾的茶颜悦色 , 值得探究一番 。
1、三个月关闭多家门店 , 茶颜悦色求生存?
2、密集型开店 , 真的适合品牌长远发展吗?
3、疫情加速洗牌 , 茶颜悦色如何稳固地位?
11月5日 , 一则关于“海底捞将关停300家左右门店”的新闻冲上热搜 , 据悉 , 海底捞已经在港交所发布公告 , 宣布将于12月31日前逐步关闭300家左右 。
无独有偶 , 5日后 , 茶颜悦色也因为关闭门店上了热搜 , 只是不同于海底捞 , 茶颜悦色已经是第三次集中关闭门店了 , 且关闭门店的数额是87家 , 将近目前茶颜悦色门店数量的六分之一 。
似乎在疫情之下 , 餐饮业都并不好过 , 尤其是密集型开店的餐饮业 。
三个月关闭多家门店 , 茶颜悦色求生存?11月10日 , 茶颜悦色宣布集中关闭部分门店 。 这已经是茶颜悦色第三次集中临时闭店 。 第一次是因为疫情政策 , 第二次是七月疫情反复 。
显然 , 疫情之下 , 所有线下的餐饮行业都不好过 。
疫情前期 , 客流量减少、现金流压力导致众多中小、运营能力差的茶饮品牌加速退出市场 。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30日 , 中国茶饮企业总数超30万家 。 而在今年 , 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13万家 , 占比高达43% 。

一边关店,一边开新店,茶颜悦色的断“臂”自救

文章插图

疫情中后期时 , 则要面对停业客流减少 , 担负很大的人工以及租金成本的压力 。
在这一重压下 , 哪怕是头部的茶饮品牌也并不好过 。 以知名度最高的喜茶为例 , 在2020一年里 , 喜茶的线下门店新开了304家 , 扩张速度非常之快 。
但受疫情影响 , 2020年喜茶的年销售额增长率直线下降至18% , 而在19年这个数字是165% 。 不仅如此 , 喜茶的平均单店年销售额也从1441万元下降至956万元 。
喜茶密集型开店的结果尚且如此 , 更别说尤其依赖旅游红利的茶颜悦色 。 作为长沙的网红茶饮品牌 , 茶颜悦色无疑已经是长沙的一个代名词了 。
也正是因此 , 茶颜悦色采用了密集型开店的策略 , 让长沙中心区域每一条街道上都有好几家茶颜悦色 , 充分吸纳旅游群体 。
这样的打法让茶颜悦色尝到了甜头 , 也吃到了不小的苦头 。 尤其因为疫情来袭 , 相比于其他的茶饮品牌 , 依赖旅游群体和密集型开店的茶颜悦色更为难熬 。 就连茶颜悦色的公告也直接表示:“活得不那么好是肯定的” 。
很难想象 , 曾经一杯难求 , 价格一度炒到600元一杯的茶颜悦色如今却是频频关闭门店 , 与其在同一梯队的茶理宜世、七分甜、茶百道等茶饮品牌仍然坚挺着活跃在各个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但茶颜悦色已经不再追求体面了 , 活下去 , 在这一刻比什么都重要 。 关闭流量较小 , 经营不善的店铺 , 是一种及时止损 , 同样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只是“活下去”不过权宜之计 , 如何让备受期望的茶颜悦色活得更好 , 才是茶颜悦色要面临的真正问题 。
密集型开店 , 真的适合品牌长远发展吗?密集型开店的打法 , 是一把双刃剑 。
茶颜悦色回应文里表示:“密集布点赚到了红利 , 也要承担人流减少的后果” 。 这与海底捞“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声明别无二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