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的繁荣吹响了电商流量枯竭的号角( 三 )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茅台开个直营网店做电商直播,那么只要卖到出厂价,管你是头部主播还是关麦黑幕,一样会被秒杀 。
而需要被推广和宣传的品牌则会被迫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把货铺进“吆喝声最响亮”的摊子里,微利赚吆喝甚至是亏本赚吆喝 。 至于过分依赖这些摊子的结果,就是只要一旦稍微松懈会立刻掉队,从“国潮”重新打回到“国货”原型,甚至还不如之前的地位 。
比如前两年很火的国货护肤品牌“完美日记”和“丸美”,这次双11的销量一个下滑30%,一个下滑50%,甚至连李佳琦立捧出圈的“花西子”,此次销量也出现了原地踏步的情况 。
所以,直播电商在造就了更加喧哗繁荣的景象的同时,实际上却是让流量加速在新老品牌间流转 。
看起来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闹,可背后却是品牌方越来越卷,越来越留不住消费者的窘迫现状 。
3事实上,直播电商在起步的时候曾经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
对于做内容的主播或者明星来说,通过直播电商的流量变现唾手可得,不但相比广告而言消耗粉丝的程度更小,而且还可能带来更加立体的人设;对于商家来说,低价可以换来直播中的销量,所以不但可以用作去库存,还能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对于平台而言,这是广告之外更有力的一条商业路径,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更是天赐良机,是商业化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
但凡事都讲求一个度 。
当头部大V不再是引流的工具,而变成整个平台的流量抽取机;当强势直播间不再是品牌的推广之友,而将逼迫品牌给出全网最低价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当平台为了追求停留时长和商业转化率将流量过分的倾斜给直播电商模块,这一新业态就不再是所谓电商行业的救星了,而成为整个行业该怒不敢言、“天下苦秦久矣”的大山 。
在中国的直播行业发展中,曾经有过诸多闪亮的明星业态,从最初的秀场直播到后来的游戏问答,无一不是曾经资本极度追捧的对象,却在动作变形后迅速消退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 。
对于直播电商来说,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
仅仅是给一部分粉丝带来商品的“全网最低价”么?那么今有欧莱雅道歉,明就一定会有优质品牌选择逃离 。 无论是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还是投靠其他直播间,看重性价比的流量都会直接离开 。
是给粉丝提供专业的选品建议和商品组合吗?那么目前90%以上的直播间都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尤其是商家自己的直播间,主播的专业度甚至比不上线下的导购,又如何能在众多的“吆喝”中脱颖而出?
而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可能更头疼的问题是,如果通过直播这一终极手段依然无法获取足够的新流量,那是否意味着,狂飙数十年的中国电商业,真正进入了流量的瓶颈期?
而如果真的进入到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传统的电商平台还有优势吗?
今天抖音和快手可以依靠短视频的流量用一年时间就做到直播电商的三分天下,那么明天还会有哪些平台可以依靠自己的流量优势切入这块市场呢?
【直播带货的繁荣吹响了电商流量枯竭的号角】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起朱楼宴宾客”(ID:the_great_time),作者:大卫翁,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