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谷歌气球项目,软银高空互联网野望初现端倪】始于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Project Loon高空气球互联网计划, 一向被外界视为谷歌“连接世界”计划的实际体现——直到今年1月, 谷歌宣布彻底关闭该项目为止 。 而在这之前,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Project Loon是比“星链”(Starlink)更为经济实惠的无线网络服务, 在同类型服务中也更有机会进入商业化阶段 。 
时至今日, 这种声音依旧在行业内回荡不息, 甚至引起了一些巨头的兴趣 。 据日经新闻报道, 软银公司近期正计划重启遭谷歌放弃的Project Loon 。 按照软银的规划, 其最早将于明年1月发行首批可持续发展债券, 为该项目筹集约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8亿元)资金 。 值得注意的是, 软银还在今年9月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手中接受了200余项相关专利 。 
看起来, 软银的入局似乎让Project Loon再度有了焕发生机的希望 。 但纵观全球各种高空互联网、海底电缆和近地轨道互联网相关项目, 能够独立走到大规模落地阶段的选手极少 。 纵使软银有着运营商多年经验和背后的雄厚资本, 要完成谷歌的未竟之志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Yandex
Project Loon:谷歌失败的气球游戏
就如同上文所述, Project Loon这一项目源于谷歌两位创始人对高纬度气球的痴迷, 将其付诸实践的则是连续创业者迈克·卡西迪(Mike Cassidy)——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硕士 。 在他们2013年做出的初版计划中, 一系列于平流层漂浮的氦气球将组成环绕全球的通讯网络, 为全球因各种原因无法触及互联网的30亿人提供接入服务 。
最初, 这套系统的简陋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 Project Loon团队甚至直接将信号中继设备挂在气象气球上, 然后让它升至10公里高的空中, 再检测是否能收到信号 。 经历一段时间的失败和改进后, 他们也只是对中继设备进行了略微改造, 包括将其挂载装置换成模块化的铝制载具、加上金属聚酯薄膜覆盖以抵挡辐射和温差变化、搭载太阳能面板提升供电能力等等 。
这使得Project Loon的气球成本较低, 按照谷歌披露的数据来看, 单个气球的成本只需数万美元, 而与之功能相当的微型卫星仅造价就要数亿美元, 算上发射成本甚至更高 。 此外, 气球的发射频率也要远远高于卫星, 到2014年, Project Loon已经可以每天放飞20个气球 。
成本低廉是外界看好该计划商业化的理由之一, 但要注意的是, Project Loon的缺点也很多 。
一个例子是, 在气球降落时, 变幻莫测的天气很有可能搅乱飞行路线导致事故发生 。 2014年6月, 就曾有气球降落时意外勾到部分电力线, 造成华盛顿附近小镇部分民舍停电;
此外, 因为依赖风流进行移动, Project Loon的应用范围受各国政策影响较大 。 基于此, Project Loon长期以来只能在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业务, 因为它们的大气层管制较为宽松 。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Yandex
种种不利因素, 再加上谷歌后期将新兴业务重心转向自动驾驶等领域, 致使Project Loon的商业化运作迟迟无法顺利进行, 亏损愈发严重 。 同时, 接手该项目的技术大佬也相继出走, 包括卡西迪和他的“接班人”汤姆·摩尔(Tom Moore) 。 最终, 无线天线公司Quintel前负责人阿拉斯泰尔·韦斯特加思(Alastair Westgarth)于2017年挑起了这一重担, 但他仍然无法扭转商业化上的不利趋势 。 今年1月, 他用一篇博文无奈地宣告了Project Loon的结束 。
- 谷歌翻译陷入“辱华”风波:夹带私货还是训练语料背锅?
- 华为鸿蒙半年,就走完了苹果、谷歌5年,小米9年的路?
- 花钱给开发者在谷歌上投广告,苹果到底图的啥
- 市场要闻丨佳兆业资产处置新进展:新世界发展与远东发展合体拟接盘启德地块
- 谷歌Pixel 6a将继续使用Tensor SoC,摄像模块会降级
- Coatue买了张元宇宙门票,3亿美金投了“谷歌的小老弟”
- 部署100 个机器人,执行办公室清洁等任务,谷歌母公司离“可以自己学习”的Robot还有多远?
- 估值550亿的无人配送车,软银、谷歌都在抢着投
- 谷歌入门机Pixel 6a曝光,小屏减配版的Pixel 6
- 顺产后肚子就像泄了气的气球,如何紧致腹部恢复到少女身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