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丰田全球工厂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更自动、更高效、更柔性和更低碳 。 “在此目标下,我们积极推广智能制造升级的新兴方案,是传统车企中导入协作机器人进行产线改造的先驱 。 协作机器人作为快速、低成本导入的新物种,极大地降低了工厂的制造成本、迁移成本以及能耗成本 。 ”
协作机器人的引入,也带动了生产模式的革新,“节卡机器人将我公司的员工从作业人员转变为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单纯的生产线技术导入,而是改变人才的技术方式,改变工厂的运转模式,这才是革新的技术 。 ”该负责人表示 。
除了丰田,今年以来,节卡与多个全球顶级工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大规模订单,机器人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3000家 。
这不仅是节卡机器人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里程碑,也预示着“中国智造”正在“抢占”国际前沿的行业高地 。
人机融合新时代需要怎样的革新者从投资人的视角看,目前一大关键趋势是:行业需求改变推动机器人的能力跟着不断升级 。
这对整个机器人行业都提出了新挑战,而现在市面上的多数机器人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商业化思路上,其实还停留在传统协作机器人的阶段 。
只不过目前行业需求还处于摸索和增长的阶段,问题暂时不明显,但在3、5年后,一些市面上的机器人产品,可能便无法支撑不断升级的柔性与智能需求 。 届时就是机器人行业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 。
不过,技术并不是决定差距的全部要素 。 事实上,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关键技术本身已经难以支撑机器人的全方面行业壁垒 。
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壁垒需要沿着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和全方位生态逐步建立 。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造出先进的产品是第一步,在持续应用落地中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持续降低成本的同时反哺技术,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
商业化过程中,机器人企业则需扎根每一个细分的生产场景,才能形成深刻的行业认知,造出最符合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
从需求侧和场景出发,实现场景+落地再对产品进行优化 。 业界认为,这个思路的关键在于获得产业内头部厂商的认可 。
也就是说,在机器人应用落地方面,第一步的关键是要满足大客户的痛点需求,这些大客户的场景需求具备了很高的价值以及应用壁垒 。 选择一个应用壁垒最高的场景,对产品各方面都提出最高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

文章插图
据了解,节卡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产品+应用双中心研发模式,根本逻辑就是通过应用落地打磨产品,通过应用拓展场景,不断攻坚行业关键客户 。
机器人企业靠着拥有更多KNOW-HOW的、好的机器人产品覆盖更多头部客户,实现了更优的产品性能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初步产品壁垒就此达成 。
“以和丰田合作为例,为节卡机器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样本,不只是在丰田内,更是为整个汽车行业的落地打造了场景样本 。 ”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对36氪表示 。
企业具备更深的产业理解和更全面的场景应用数据后,头部客户自然会变得更多 。
随着工业自动化往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柔性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会颠覆以往的流水线,在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单元式重组,进而重构生产力 。
【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 传统开发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云原生时代下开发者要如何自救?
- 上海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预计明年开通已经开始内测
- 国美折上折开启数字营销新时代,名创优品首秀引Z时代关注
- 短视频人机协同创作SaaS平台“井英科技”完成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 2021 的想象力:「时代杂志」眼中的最佳发明
- 2021年陆奇眼中的未来:“元宇宙”、“智能汽车”与中国新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 疫情后时代,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 轻古典,新时尚 | 匠心传承,再造时代经典
- 焦点分析 | 三年亏损2亿的极飞提交IPO,农业无人机仍是门好生意
- 加速融入千行百业,物联网迈入黄金时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