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机器人都目标明确,不曾浪费每一秒钟,也几乎不会相互碰撞 。
数百个矮小的橙色移动机器人,扛着超过1吨的货物在仓库里来回穿梭 。 场面看似混乱,实则充满了秩序,每个机器人都目标明确,不曾浪费每一秒钟,也几乎不会相互碰撞 。
这就是亚马逊的仓库日常,机器人快速将指定货架搬到分拣工人面前,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工人走动距离 。
想要打造机器人帝国的野心很难掩饰,在亚马逊的全球仓库里,机器人已有数十万台,公司还曾连续数年举办“分拣机器人挑战赛”,目的就为推动更多学界、业界的机器人走向应用,找到能完美取代人类的分拣机器人 。
但即便如此巨头,要达成这一目标也需经历一个长期过程 。 亚马逊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仓库完全自动化运转,至少在2030年后 。
亚马逊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从人类手里接过重复性的工作,让人类专注于决策和判断 。
这便是人和机器共同协作体现 。
人机融合的大时代人和机器该如何共同工作?
一个理想画面是:同一工作台上,操作人员能和机器人相互配合、在交流中协作,就像共事多年的伙伴 。
传统工业机器人毫无“灵魂”,虽然保质保量,精度比人类高、力量比人类大,同时还能24小时工作不间断,但缺点在于只能在固定环境下执行重复动作 。
为了让工业机器人适用更多场景、更易用,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 安全、灵活的协作机器人随即登场,克服了传统机器人“笨拙呆板”的缺点,让人机协作成为可能 。
像是今年我国航天员在机械臂辅助下完成的出舱任务 。 其中,航天员作为决策者和指挥者,而耗时长的工作则由机器人来执行,这一行动诠释了人机交互在空间领域的应用 。 3位航天员对此评价称,“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机械臂上太空,是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体现,在支撑社会发展的生产制造业,这是机器人展现能力的更大舞台 。
我们所有人都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变革,从工业1.0到工业3.0,人类生产经历了蒸汽机到流水线,再到自动化生产线的飞跃式发展 。 如今,“发展数字化生产技术、建造数字化工厂”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战略转型目标,站在工业 4.0的浪潮上,机器人的意义不只为了自动化,而是变革整个生产模式 。
资本也很诚实,用真金白银掀起了新一轮的机器人投资热潮 。
据相关网站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融资事件超过240起,总金额达267亿元 。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该领域的融资事件就已超过170起 。
与上一轮热潮相较,后疫情时代的机器人行业进入了成长期,一个明显现象是,资本进一步向头部优势企业倾斜 。
而在协作机器人赛道上,资本涌入的同时,产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产品正从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向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的模式发展 。
需求变化为成长中的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 。 这需要企业站在客户视角,理解产业中自动化改造、定制化和柔性制造需求,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变革的动力来源 。
2020年以前,机器人行业多强调“以技术作为支撑”的作业能力,即为性能要好,包括了力量、精度和可靠性等 。 对机器人企业来说,这考验的是产品软件、硬件性能,及规模化生产后的品控能力 。
但疫情之后,行业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生产模式、人机协作的模式” 。
- 传统开发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云原生时代下开发者要如何自救?
- 上海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预计明年开通已经开始内测
- 国美折上折开启数字营销新时代,名创优品首秀引Z时代关注
- 短视频人机协同创作SaaS平台“井英科技”完成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 2021 的想象力:「时代杂志」眼中的最佳发明
- 2021年陆奇眼中的未来:“元宇宙”、“智能汽车”与中国新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 疫情后时代,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 轻古典,新时尚 | 匠心传承,再造时代经典
- 焦点分析 | 三年亏损2亿的极飞提交IPO,农业无人机仍是门好生意
- 加速融入千行百业,物联网迈入黄金时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