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能源网络, 达成区域的双碳目标和能源管理指标, 需要工厂/楼宇-园区-区域的三级架构联动 。
2021年11月28日, 36氪「数字时氪」XGoogleDevFest联合举办「数字低碳进行时」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也是「数字时氪」第二期ToB下午茶, 在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大酒店举办 。
在本期ToB下午茶活动上, 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在双碳政策背景下, 对钢铁能源企业如何在节能降碳的同时, 实现企业增产增收进行了讨论 。 与会演讲嘉宾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李克斌、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水木清碳CEO郭睿、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上海小苗朗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方正浩分别做了4场主题演讲 。
其中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以“碳路前方, 能者先行”为主题发表演讲 。 孙东来从能源发展史、国际能源政策形势出发, 探讨了双碳为何在今年获得极大关注 。 并对为落实双碳政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型能源网络;以及如何构建新型能源网络展开阐述 。

文章插图
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
以下是本次演讲嘉宾部分精彩观点:
在新能源这件事上, 中国有产业优势, 所以中国到了可以主动出击的时间 。 全球接近60%的多晶硅、93%的太阳能硅板、75%的电池片、73%的光伏组件、超过50%的风机和50%的新能源车产能都在中国 。 也就意味着说, 如果要搞新能源革命, 中国已经站在了产业链的上游, 这就是定价权 。 在大部分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 新型能源系统已经在构建 。 这个体系包含着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包含着用户侧能源系统的快速启动, 包括基于新的数字化手段实现分布式的能源系统, 保证整体上不出安全问题, 不出生产事故等问题, 以及基于互联互通的高效优化 。 解决新型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供给波动的问题有三个路径:要求用户侧的负荷随着发力能力去波动;用平衡的方式来解决, 当光伏供给掉下来了, 火电顶上来;跨区域调动, 从别的区域输送供给 。 这些路径都会产生新的经济性成本, 也就是最终建设新型能源系统的成本 。 要构建新型能源系统, 需要一百万亿才能达到COP26谈到的一点五度的目标 。 这一百万亿谁来投, 最后就是市场来投, 落到用户侧 。 未来无论是园区、工厂还是楼宇, 都面临要搞一套复杂的用户侧能源系统解决能源供给问题 。 而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工厂/楼宇-园区-区域三级联动的事 。 要达成区域的双碳目标和能源管理指标, 需要层层叠加的新型能源系统的大架构 。 当这个架构被搭起来了, 能源系统的变革也就基本实现了 。
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演讲实录, 经36氪编辑整理:【极熵科技创始人孙东来:新能源产业优势让中国到了主动出击的时间 | 36氪To B 下午茶第二期】大家好 。
很高兴大家对数字赋能的双碳能源问题这么关注 。 能源和碳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 绝大部分的碳排放, 都来自于我们在能源上的使用和消耗, 反过来说, 我们目前推动的降碳行为, 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能源系统做的优化和调整 。
我更愿意从宏观背景来看,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能源双控和碳排放问题 。 化石能源系统本身,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起, 奠定了这百年发展的基础 。 而人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使用, 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包括全球今年面临的大量极端气候, 也包括全球化石能源潜在的枯竭威胁 。 为什么中国这么强调电动车 。 假如发生世界级的危机, 马六甲海峡通行不畅, 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 路上的汽车都要趴窝 。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中国来讲, 能源变革特别是电动能源变革这么重要 。
- 深夜公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彻底退出蒙牛
- “显微镜”式营销洞察背后的黑科技
- 用隐私工程帮助进行数据全生命周期流通协作,「数牍科技」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 2.5亿“人间蒲公英”即将撑起一个IPO,创始人曾为技术研究“剃光头”
-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彻底退出蒙牛
- 中国科技馆里的空中自行车的原理是什么?
- 国外创投新闻 | 肯尼亚金融科技初创「Asilimia」Pre-seed轮融资200万美元,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未来十年是服务机器人的黄金发展期 | WISE2021“超前体验”机器人峰会
- 美腕创始人戚振波:将继续深耕直播电商
- 36氪首发 | 「爱莫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将元宇宙概念应用到实体零售场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