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商家集体焦虑

电子烟的货源、销售渠道无疑将更加规范
近日 , 电子烟的监管迎来了多个重磅进展 。 先是国务院正式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进行修改 , 电子烟参照卷烟进行管理;随后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了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
政策之下 , 一时间众说纷纭 。
有人认为是利好 , 也有人觉得是利空 。 实际上 , 如果对比201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电子烟线上禁令 , 此次电子烟参照卷烟进行管理 , 毫无疑问是获得了合法身份;然而 , 我国实行的是烟草专卖制 , 在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许可证 。 这意味着电子烟的生产、批发、零售环节或将面临重塑 。
【电子烟商家集体焦虑】更有专家指出 , 电子烟监管参照卷烟 , 其征收税率大概率要从普通消费品税转为烟草税 , 税率或将大幅上升 。 如此之下 , 电子烟品牌和渠道商都将面临着利润下降的风险 , 如果电子烟价格上涨 , 还有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市场萎缩 。
不过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 一切还需要等待更加详细的监管细则公布 。 从国内电子烟龙头悦刻(雾芯科技)来看 , 26日烟草专卖法修订后 , 其当日股价先是盘前暴跌 , 后以微涨收盘;而30日国标意见稿出台后 , 其股价以暴跌近19%收盘 。
一波三折 , 身份终于合法化?自2018年以来 , 电子烟行业在国内迎来了爆发期 , 不仅众多中小品牌涌现 , 一些科技圈知名的行业人士也纷纷入场 。 比如悦刻的CEO汪莹是前优步中国负责人;在手机业务上失利的前锤子CEO罗永浩和前总裁彭锦洲创立了小野;从锤子离职的1号员工朱萧木也成立了福禄 。
然而 , 随着电子烟行业成为风口 , 关于其争议也一直相伴而生 。 比如电子烟能否帮助戒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否比传统香烟更小?是否让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成为了新烟民?
2019年 , 可谓是电子烟行业的监管起始之年 。

电子烟商家集体焦虑

文章插图

当年的3·15晚会 , 让电子烟行业一下从风口坠落 。 央视在报道中指出 , 有些电子烟烟液尼古丁含量标识不规范 , 有些尼古丁含量超标 。 长时间吸食电子烟的青少年 , 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 。 3·15晚会还通过科学实验证明 , 电子烟同样含有不少有害成分 , 危害一点不比香烟少 , 这与一直大打“健康牌”的电子烟完全背道而驰 。
随后 , 2019年11月 , 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 。 该通告要求电子烟企业关闭自身销售网站和客户端;并要求电商平台关闭电子烟店铺下架产品 。
一时间 , 电子烟从风口成为人人喊打的行业 。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直言 , 这钱不赚也罢 。 更是有投资机构直接要求电子烟企业在融资新闻稿中删除自己的名字 。
经历了两年的身份模糊状态之后 , 电子烟行业终于在今年迎来了明确监管的时代 。 11月26日 ,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作出修改 , 新增: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
11月30日 , 传了两年的电子烟国标也终于浮出水面 。 国家烟草专卖局当日公布了电子烟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 征求意见时间为2个月 , 拟在发布后3-5个月内正式实施 。 这也意味着电子烟国标会在2022年5-7月实施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 电子烟产业之前一直都有传监管的消息 , 但是谁都不知道监管的走势到底是如何 , 所以市场一直处于一个惴惴不安的状态 。 电子烟产业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不理想 , 也和这种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关 , 而如今靴子正式落地预期的不确定性逐渐变成了确定性 , 而且这个确定性并没有比市场预期得更坏 。 这次的新政实际上让电子烟产业逐渐从监管的真空阶段中走出 , 得到了监管的正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