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天猫找到极致垂直消费者,跨赛道登顶类目第一


他在天猫找到极致垂直消费者,跨赛道登顶类目第一

文章插图

他在天猫找到极致垂直消费者,跨赛道登顶类目第一

文章插图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卖自己的,而忽略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和感受 。 这也是赵丹从业十年的惯性和固定思路 。

2020年,赵丹上线天猫卖生鲜食品,短短半年亏损了200万 。 双11之后,赵丹忽然改变打法——从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入手,去做产品的改进 。 短短几个月就实现触底反弹,一跃成为天猫双11鳕鱼品类销量第一,他切中了一条聚焦到人群和场景的细分赛道:0-12岁儿童餐桌方案 。

他像是生鲜市场里的一条鲶鱼,搅动这万亿级别市场的同时,刺激其他大商家开始审视自己:生鲜品类做电商已是大势所趋,在天猫生鲜的赛道到底如何做才能走得长远 。

“商家卖什么,消费者买什么”的时代过去了?
做母婴人群的生意,赵丹的理由很充足 。

生鲜行业的特征是“传统” 。 传统生鲜B端市场的壁垒性较强,从源头产地到家庭餐桌,整个供应链和需求端均处在较为分散的状态,中间环节多,砍掉中间商已经是很多B2B生鲜企业安身立命的信条 。

随着十多年的生鲜行业发展,用户对生鲜市场的认知逐渐形成,“产地”优选门儿清,同时跟进的物流履约效率逐年提升,商家把线下市场原样搬到线上,用户也开始愿意通过线上下单生鲜,但最为关键的C端市场依旧处在一个“你卖什么我吃什么”的处境 。

如今80、90后开始当家,叫外卖、下馆子虽然是最省事儿的解决方案,但还是有不少母亲,想为孩子做一顿健康、营养的饭,尤其是吃辅食阶段的婴幼儿,因为对摄取的蛋白质要求更高,但是量却相对较小,年轻妈妈普遍存在“想自己做,但是别太麻烦”的诉求 。

他在天猫找到极致垂直消费者,跨赛道登顶类目第一

文章插图


这种诉求其实一直存在 。 赵丹之所以做这行,起初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口粮问题——2011年,为了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找一份健康的肉蛋白,赵丹跑遍供应链,顺手开始做牛肉、羊肉、鱼类等肉蛋白和鱼蛋白供应,从第一年的几十万发展到2019年的数亿销售额,他的生意每年稳步增长,做得顺风顺水 。

但光做供应生意,赵丹没有任何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食材品质与安全性重视程度提高,下游餐饮市场持续释放统一供应的需求,且在激烈的竞争与互联网大佬跨界打劫的市场环境下,生鲜配送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

他在天猫找到极致垂直消费者,跨赛道登顶类目第一

文章插图

鹿优鲜创始人:赵丹

像赵丹这样规模的供应商,B端市场未来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他必须要开拓C端渠道 。 于是瞄准孩子的餐桌,在天猫开起旗舰店:鹿优鲜 。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任何小众的需求都不小众 。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0-6岁的孩子数量是6000万,而0-12岁的孩子数量则在2.04亿,而市面上,貌似还没有同类竞争者 。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顺风顺水的生意,在头半年时间里,亏损超过200万,整个公司也陷入怀疑,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走对了 。

我的供应链这么好,为什么不买我的?
如果把传统意义上的生鲜赛道上的商家列个名单,再逐个找到他们的网店,以赵丹一开始主推的鳕鱼为例,我们可能会看到不同长相的详情页上,写着同样的“挪威”、“甄选”、“红鳕”、“白鳕”等关键词,像是在商场里的西湖龙井、蒙顶黄芽、宁夏枸杞、阳澄湖大闸蟹和舟山海鲜等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