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恢弘的变奏曲中,巴赫所选用的主题是一首Aria,来源于1725年他为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德琳娜(Anna Magdalena)所作的一首温柔小品 。但现在仍旧有不少音乐学家对其出处心存疑惑,这些都与欣赏作品毫不相关;重要的是这个主题的特征与节奏——她是一首庄重尊贵的萨拉班德舞曲,充满着纤弱而自制的情感 。法国式的风情高度美化着她——装饰音不再是随意的附加,而是组成旋律线的主要部分 。相较于表面的旋律,低音部暗示的和声更加引人注意,那是构成随后30个变奏的基础 。这个主题由四个和声结构完全相同的八小节句子构成:她首先建立在G大调的主音上;后来转向属音和弦;在经历第一次反复之后她从属音移往关系调(e小调),在返回最后8小节的主音之前,更大的张力被注入到音乐中来(之后是第二部分的反复) 。整部作品一共有三个g小调的变奏,在那些地方降E大调代替了e小调,灰暗的调式显现光明(异常特别的第25变奏除外,那里持续笼罩在降e小调的黯淡阴沉之中) 。
有了这样的基础,巴赫可以开始建立他壮丽的大厦了——那里存在着格外美丽的比例和不断涌现的新奇事物 。这部作品的全部30个变奏每3个被编排成一组,每组的最后一首为卡农曲 。她们在所有变奏中最富于歌唱性,我有时甚至会沉溺其中而忘记去思考她们的结构——因为这里的音乐是如此精巧,带给我无穷的欢乐与难言的刺激 。另外,每一组都由一首相对自由的变奏开始(有些类似于舞曲但严格遵循对位法),第二首通常是为双层键盘所设计的带有辉煌技巧的托卡塔,在这里哥德堡可以有机会尽情展示他的清湛技艺 。

文章插图
第一变奏荡漾着愉悦的气息 。第一小节左手的跳跃与节奏在巴赫音乐中常用来表达欢乐的动机(像平均律第一卷中的降A大调前奏曲) 。这首两部创意曲里双手交叉的演奏技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因为这种技法在后来的变奏中几乎等同于一种特征 。本该是一首炫技托卡塔的第二变奏给予我们第一个意外,她以近乎卡农的形式从一开始便在嘲弄着我们,这其实是一支简单的三部创意曲 。与BWV936中的D大调前奏曲相类似,在连续不断进行的低音背景下,两个声部展开了持续的对答——或许是巴赫认为在面临巨大的转变前夕我们应该需要一点时间热热身才对!接着就是全曲的第一支卡农——同音的第三变奏 。通过一种接近于舞蹈的感觉,12/8的时值暗示出朴素而带有田园意味的细腻情绪 。由于要用单手演奏出相隔很近的声部,因而如何将复杂交错的结构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对每一位钢琴家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羽管键琴要比现代钢琴易于表达) 。在最先的四个小节,左手清楚而优雅地交代和声,织体规模随之快速地发展开来 。

文章插图
第四变奏是一首听上去有点狂野的舞曲 。开篇的三个单音以一种游戏般的摹仿不间断地跳动,切分音同时增加了很多乐趣,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灿烂托卡塔 。第五变奏使用了一种典型的意大利触键手法,一只手有时会很危险地跳过另一只 。音乐首先从左手开始,接着右手演奏出非常巴赫式的倒置的对位旋律 。这首曲子如万达-兰多夫斯卡(Wanda Landowska)所言“她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欢乐” 。
虽然《哥德堡变奏曲》的原始手稿已经遗失,但我们还是在1974年找到了拥有巴赫亲手签名的复拓本 。与此前的国际通行本相比较,这个版本增加了几处节拍标记,尤其是在“吉格舞曲节奏”的第七变奏中 。据推测巴赫估计并不想让曲子的节拍过于缓慢,于是有意让她更接近于西西里或是佛拉纳舞曲,但实际上这首法国式的吉格舞与BWV831里的法国序曲非常相似 。她分散多变的节奏与敏锐的装饰音使之成为所有变奏中最富于魅力的曲子之一 。由于存在险峻的双手重叠,第八变奏成为技巧与难度的展示 。法国式的双手交叉要求同时弹奏键盘的同一部分,钢琴表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高度的细心以避免声音的混淆 。但第八变奏的节奏依然使人迷惑:假如不看乐谱,一些听众将会在乐曲开始时将3/4拍辨认为6/8拍 。为了防止使人误入歧途,钢琴家应该稍微强调一下重音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双手不断接近又分离——如同一些练习曲那样——两臂的交叉同时也提供了视觉上令人激动的效果 。下一个卡农,第九变奏——第三组的结尾,充满迷人的抒情性,音乐在娴静中流淌,较之前面卡农曲更加动力强劲的低音部为美好的旋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 不锈钢碗柜会生锈吗如何选择不锈钢碗柜
- 不锈钢钢板 不锈钢钢材品牌
- 浴室挂件太空铝好还是不锈钢好 浴室挂件什么品牌好
- 不锈钢卫浴挂件的优缺点是什么
- 钢琴专业就业前景 钢琴专业有前途吗
- 今日钢管价格一吨多少钱 今日钢材价格一吨多少钱一吨
- 不锈钢水龙头优势在哪里
- 铜水龙头和不锈钢水龙头哪个好
- 不锈钢杯子能泡蒲公英吗 蒲公英泡出来的颜色
- 电饼铛可以用钢丝球擦洗吗?电饼铛应该怎样清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