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的“孤岛”,一路向“难”


李彦宏的“孤岛”,一路向“难”

文章插图
作者 | 耳令
李彦宏的“孤岛”,一路向“难”

文章插图

同样没有准备的是百度 ” 生产 ” 的 7 个亿万富翁、51 个千万富翁,据说当时办公室内除了保洁阿姨所有人都哭了 。
喜极而泣之后,整个百度嗨了起来 。 当时有位来百度面试的女孩子,被问及未来理想时,她说想找一个好老公 。
梁冬得意洋洋地说:你来对地方了 。
价值观的渗透下,百度也在寻求技术路线的简单可依赖 。 为了避免了内部重复造轮子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百度基础配置管理系统的架构和选型一直试图做到灵活、方便,以四两拨千斤 。
然而清晰、结构化的理科生思维,在应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往往力有不逮,因为那些非结构化的、灰度的地带,往往才是阻碍的关键 。
而更重要的是,直线式的成功经历和结构化思维,很容易给人提供一种简化版的路径依赖 。
如今许多人在复盘中发现,百度衰弱的时间线和移动兴起的时间线完全重合,但却忽略了谷歌退出中国这条时间线,也与之重合 。
人都道百度上车时间太晚,何曾想搜索一家独大时,百度根本不着急 。 事实上,早在百度直线向上那些年,恰是龟兔赛跑的开始 。
2002 年的有人跟李彦宏提起移动互联网,他只有一个态度 ” 我们不 ready” 。 理由是 ” 手机有什么好重要的,这么小的屏幕,那么慢的速度,每个字节都要为它付费…… “
后来李一男也公开表示 ” 中国依然会是诺基亚的市场,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山寨机,是特殊的国情 “ 。
过去有过极大成功的人,陷入瓶颈时往往更容易执拗于经验 。 但更危险的是,一个试图在成功经验上安身立命的价值观,本身不堪一击 。
早在 2011 年,百度超过腾讯市值成为 BAT 之首时 。 就有资深观察者断言:百度市值超过腾讯,对自身并不是什么好事 。
他认为,百度缺乏长期战略,高市值只会压迫百度加速透支品牌,保持高增长,以维持股价 。 很多企业将越来越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广告价格 。
一语成谶,高市值当真成了烈火烹油 。
百度的 ” 万历十五年 “
”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30 岁之前,李彦宏没空思考这个问题 。 在谷歌高呼 “Do not be evil” 的那个年代,李彦宏从容地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累积 。 在 31 岁的圣诞节,怀揣着 ” 超链分析技术 ” 和 VC 预付的 10 万美金回了国 。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就像刚刚犁过的地,释放着对肥料的渴望与土腥味 。
和丁磊、马云这些从 ” 田间地头 ” 钻出来的创业者相比,领略过硅谷风情的李彦宏,出师便是一身金箔,而后更是把金箔炼成了金铠甲 。
许多年以后,魏则西在知乎上回答了开头那个问题,金光灿灿的李彦宏从此氧化成黑色 。
百度身陷舆论危机,李彦宏作为百度最具象化的品牌符号,带着女儿频频走向台前,营造人性的温度 。
就像人们常在百度年会上看到的那样,他用不那么娴熟,甚至略显尴尬的才艺,营造一个 ” 深情多才又多金 ” 的轮廓 。
习惯享受景仰的人,很容易沉醉于大众追捧的那个 ” 自我 “ 。 没有人告诉李彦宏,荧幕前的感动无法恒温,品牌的温度终究还是要通过产品体验注入 。
近些年,对于 ” 百度错过移动互联网 ” 这一选题的论述者众多,大家都喜欢归因于战略迟缓 。 但鲜少有人指出,战略上的傲慢才是迟缓的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