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真正厉害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文章插图


02 聪明人会思考,条条大路都在哪儿?
想起罗振宇,他也曾经出过一个另辟蹊径的主意 。

当时央视有个节目组要对《激荡三十年》中的30位人物进行采访,但是发现根本约不到几个 。
【真正厉害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团队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罗振宇出现了 。

怎么提议的呢?

他说:

“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
书中的当事人,一个也不请,只做外围采访 。
比如,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不采访他本人,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采访人员找过来 。 ”

思路清晰,一语中的,一下就绕过了路上的大石子,直奔目标去了 。

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开辟新的路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武林外传》的导演也是 。

吕秀才的扮演者喻恩泰进组之前,导演跟他说:多读几本古书,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读书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显示出秀才的气质 。
喻恩泰信了,老老实实地,早早地在家看起了《论语》,一字一句琢磨,甚至把整本《论语》都背了下来 。

好,终于开拍了 。
导演给他说:你之前看的都没用 。

既然没用,你为什么还哄骗别人去看啊?
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演绎出吕秀才的怀才不遇:我读了一肚子的书,用不上,憋屈……

有句话说: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
但要怎么做到?

罗振宇当时,是央视特意派来给节目组做策划的 。
他那时候,已经是央视经济频道的制片人了 。

《武林外传》的导演是尚敬,《炊事班的故事》系列剧就是他拍的 。
他一个作品一个作品磨过来,自然知道怎么帮助一个演员尽快进入角色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关键是条条大路都在哪儿?
聪明人是会思考这个问题的 。

真正厉害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文章插图


03 走少有人走的路,多吃脑力的苦
《瞬变》这本书里有个案例 。

难题是改善越南孩子的营养问题 。
一般人过去了以后怎么做?

营养不够,那是因为家里没钱,当地经济条件不行 。 所以解决之道:发展经济 。
发展经济一时半会做不到,怎么办?写个调查报告,交上去,好了收工 。

但是书里的那位官员不这样 。

他到了那,把村里所有的孩子喊了过来 。
村长家的孩子先排除,然后其他家的孩子,个子高的站一堆,个子矮的瘦瘦小小的站一堆 。
再然后,去那些个子高的孩子家做调研,问:平时都吃了什么呀?怎么吃的?

最后还真调研出了成果 。

那些人家就做了三个事:
第一,少食多餐 。 家里买不起多少吃食,所以这些孩子每天吃四顿饭 。
第二,这些孩子的家人,经常会去河里抓一些小虾米做菜 。
第三,还会在米饭里加入紫薯叶熬出的汁液 。

于是问题解决了 。
只需要推广复制这一“成本低但有效”的做法,就能将越南儿童的营养水平整体提升整整20年 。

但你知道吗?
可复制的不仅仅是这三件事,还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找亮点”,来解决问题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有个乐队,叫范海伦乐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