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文章插图

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文章插图

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迪拜世博会上, 美国的科技公司依旧活跃地谈论着元宇宙、虚拟空间等前沿话题 。
但就在不远处的中国馆内, 中国科技企业展现出一副不同的面貌——数实结合 。
以迪拜世博会上腾讯企业活动日的技术实践展示为例:疫情中迅速助力企业复工的腾讯会议、24h预约核检查询结果的微信医院小程序、大大提升新冠肺炎肺部CT诊断效率的影像识别技术, 还有帮助质检企业降本提效的AI质检、帮助听障人士听到高清音频的AI辅听……
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文章插图

一边是想将现实社会的人带向虚拟世界, 另一边是用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社会;一边是元宇宙, 另一边是数实融合, “美国向虚、中国向实”的趋势愈发明显 。
科技发展总有千万条道路, 元宇宙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道路之一, 国内的科企巨头在这方面也多有布局, 但远不及以脸书为代表的美企这般狂热 。
就拿最近频繁登上热搜的腾讯来说, 近年来在元宇宙方面虽有所投入, 但战略重心还是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将数字化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公共治理等领域, 践行社会责任 。
目前, 数实融合, 正在成为全球议题 。
仅2021年, 全球各类工业互联网、工业数字化标准就增加了数百个 。
德国力主推动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为核心的工业4.0领导全球新经济, 美国将“Industrial loT”提升至全球战略, 目标市场是7万亿美元 。
在中国, 国家把工业互联网和数实融合写入国家级的规划——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 。 有关部门也下了军令状, 到2025年要制定相关标准100项以上 。
虽然各国在国家层面对此认识殊途同归, 但以腾讯为首的中国科企更愿意承担这份重任, 而非美国公司那样更在意虚拟生意 。
这种差异或许将决定中美两国的国运转向 。
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文章插图

“我们面临新的蓝海, 一个由科技向善所推动的跨界创新的蓝海——互联网服务的主要对象从用户(C), 发展到产业(B), 现在变成了社会(S) 。 ”在腾讯表明确战略的方向后, 几年间就完成了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互联网科技公司到数字化产业综合服务商的转变 。
【引美企巨头爆发抢人大战的元宇宙,在中国为何难掀波澜?】 为什么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可以更好的完成产业互联网转型?
“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积累了超十亿级用户的连接能力, 为产业数字化打下坚实基础, 很多厂商具有连接C端、B端、S端资源和需求的能力……反观国外, 往往是不同企业分别做C端、B端、S端, 提供一致服务没那么容易, 而这类打通的模式在国内反而更有机会做创新 。 ”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曾如是总结道 。
硅谷的扎克伯格还在钻研如何从隔壁公司挖来工程师打造元宇宙;但对于腾讯等中科企来说, 元宇宙固然也是道路之一, 但助力实体社会, 才是中国互联网优先级更高的“元宇宙” 。
【参考资料】
1、中国日报《“元宇宙”, 下一个“狂野西部”?》
2、华商韬略《一家“普通公司”亮相世博会70分钟, 展示中国数实融合的不普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