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管理百度?


谁在管理百度?

文章插图

谁在管理百度?

文章插图

图:百度四象限战略(由新眸绘制)令人意外的是, 在百度改革走向深水区时, 副手陆奇却下了船 。 在为期486天的航程里, 百度市值一度从600亿美元攀升至980亿美元, 股价涨幅接近60%, 当陆奇离开后, 百度的股价也应声下降 。
旧船, 新人接替向海龙和陆奇的, 是一个比他们都年轻的人:沈抖 。 沈抖从2019年开始走向权力中心, 此时百度这艘大船已经承载了太多次失败尝试, 也背负着不少新使命 。 虽然李彦宏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陆奇的All IN AI, 但又不能放弃移动生态的大盘, 对于沈抖来说, 如何平衡好各业务之间的关系, 就成了首要任务 。 有意思的是, 即便百度在百科中对自己的定位变成了AI公司, 但就营收构成上来看, 2019-2021年间百度的核心业务仍旧是“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 有近70%的业务构成来自广告营销 。 与此同时, AI研发不断增加的费用投入, 也在时刻考验着百度现金流的储备能力, 压力也落在了沈抖的肩上 。 相比前两位的声名鹊起, 沈抖显得要沉默很多 。 与之相对应, 百度的移动业务也未能在市场层面掀起太大水花 。 当短视频、直播卖货、社交电商阵阵热风袭来, 百度均没能有效切入;当Web3.0、元宇宙爆发之际, 百度上线了希壤和wonder, 但不稳定的体验又被用户评价“把先发优势变成先发劣势” 。 纵观百度过去的产品失败, 似乎不是过于冒进就是慢半拍 。 沈抖一直试图想让百度讲出新故事, 但并不是所有故事都吸引人 。 过去的百度, 是整个互联网的“总编辑”, 利用搜索引擎流量入口的身份控制信息推送 。 用户看到什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推送机制,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APP各自繁荣形成的信息孤岛瓜分了原本汇聚在百度一家的流量, 推荐算法又让获取信息从人找信息, 变成了信息找人, 对于百度来说, 这是颠覆性的冲击 。 这种影响投射在沈抖身上, 就成了挂在嘴边的用户和服务化 。 但当真正回归到用户使用维度, 百度庞大的原始用户基数又让它很难察觉到其中的变化 。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 十年前和现在用百度的人, 体验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相似的界面和搜索逻辑, 判断搜索效果时, 排在前列的广告标志依然是用户不满的来源 。 在百度寻找方向的这些年, 互联网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像是一场豪赌 。 AI和智能自动驾驶商业化遥遥无期, 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 对于百度, 有人唏嘘它一次次错失时代风口, 也有人试图用趋势推演百度命盘, 但遗憾的是, 我们都只能看到当下的百度:一艘徘徊和动荡的老船舶, 不同的是, 沈抖的互联互通成了新船票 。 关于它能走多远, 没人知道答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