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3D 打印,改变现代制药业


用 3D 打印,改变现代制药业

文章插图

用 3D 打印,改变现代制药业

文章插图

第一款 3D 打印药物 | 来源:美国 Aprecia 公司

三迭纪源于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李霄凌教授(Xiaoling Li P h.D.)的一个科学假想:用 3D 打印技术 , 对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进行底层革新 。
你可以想象一个药片 , 内部有不同大小形状的腔室 , 犹如拥有不同房间的微小建筑 。 每个房间里有不同的药物成分 。 它进入人体后 , 每个房门的开启时间点、先后顺序、其中成分的释放速度 , 甚至到达肠胃某个特定部才释放 , 都是按照预先设计来进行——药物的释放过程已然被事先编程 。

01
制药的数字化:药片可编程

如果说「有效成分」是药的「灵魂」 , 那么「剂型」就是赋予它形状的「肉身」 。
一款作为商品售卖的上市药物 , 除了有效成分的发现和验证 , 制剂也是重要的一环 。 有效成分怎样与辅料配合 , 最终被制造成片剂、胶囊、颗粒等合适的形态 , 并在被吞咽下后溶解、释放、再被人体吸收 , 都是制剂需要考虑的问题 。
你可能听说过「缓释胶囊」 , 这是一种传统的「延迟释放」技术 。 每一粒胶囊里都有许多小颗粒 , 每一个小颗粒外面有包衣 。 依据包衣的薄厚不同 , 这些小颗粒就会在体内分批次溶解 , 依批次释放出内核的有效成分 , 使药效持续 。 可想而知 , 这种胶囊制作需要多道工序:将包衣薄厚不同的小颗粒分别制作出来 , 再按比例灌装成胶囊 。
而在依据参数制作之前 , 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试验 。 「如果需要某个速率 , 就要寻找合适厚度的包衣;需要尝试什么样的厚度 , 对应有什么样的速率 , 在试错中 , 找到其中一点 。 」李霄凌介绍 。 至于最普通的片剂 , 由有效成分和辅料混合均匀压制而成 。 在生产前也需要通过测试衡量两种成分按比例混合后的溶解行为 , 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优化 。
3D 打印的革命性在于 , 可以用结构设计的全新思路来控制药物的释放过程 。
以简单的恒速释放为例 , 辅料不与有效成分发生反应的前提下 , 再将它们混合好 , 按照设计好的结构 , 一层层打印到药片的对应部位 。 那么进入人体后 , 药物也会一层层依次溶解 。 调整每一层的表面积 , 就可以调整相对应部位的释放速率 。
这种调整不依靠试错性试验 , 而是计算 。 根据已有的材料、溶解速度、表面积等已有数据 , 在电脑中先对药的内部结构进行数学建模 , 再依据模型打印 。
可想而知 , 设计和生产的数字化 , 能让制药的效率提升 。 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美之处还在于 , 它既实现了原有「片剂」、「胶囊」的各种释放给药的功能 , 又取消了两者之间工艺上的差别 。

用 3D 打印,改变现代制药业

文章插图

三迭纪 3D 打印药片 | 来源:三迭纪

传统工艺中 , 压片技术生产片剂 , 灌装胶囊技术生产胶囊 。 而用 3D 打印 , 所有剂型 , 无论结构如何复杂 , 实际上只是一种工艺:用 3D 打印机 , 依据数学模型参数 , 将药物结构打印出来 。 三迭纪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成森平形容:「三迭纪从事的是数字化的基建工程 , 我们正在建造一条现代化的制药高速通路 。 」
今天 , 三迭纪已经迈过成立前 4 年的技术验证期 , 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产品开发期 。 今年 1 月 , 三迭纪的首款 3D 打印药物产品获得了美国 FDA 的新药临床批准(IND) , 接下来将进行临床试验 。 这是继 2015 年之后 , 全球第二款获得美国 FDA IND 批准的 3D 打印药物 。 在中国 , 这款药也进入了注册申报阶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