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日本有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个自下而上设计的肽 , 由氨基酸链组成 , 可以形成人工纳米孔 , 以识别并实现对脂质膜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单分子排序 。
【日本科学家首次合成人工纳米孔,其可感知DNA和蛋白质】
生物纳米孔通常是由成孔蛋白制成的通道 , 可以检测特定分子 , 但这种天然通道难以识别 , 限制了在低成本、快速 DNA 测序、小分子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
日本东京农业技术大学(TUAT)教授 Ryuji Kawano 表示 , 纳米孔传感是一种无标签、单分子检测的强大工具 。 这是第一次使用从头设计的纳米孔对 DNA 和多肽进行感应 。
研究人员表示 , 从头设计的纳米孔是 ” 从头开始 ” 构建的 , 具有模仿天然蛋白质及其检测特定蛋白质能力的潜力 。 至关重要的是 , 它们还可以被设计成能够检测更广泛分子范围的人工分子机器——这可能有助于阐明目标蛋白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
研究者说道 , 蛋白质的折叠结构由它们的线性多肽序列决定 , 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功能 。 独特的一级结构是结构进化的结果 , 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 , 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和选择 。 而揭示这种初级信息与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
为了开发能够更好地检测和识别实际应用分子的大型合成纳米孔 , 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 SV28 的肽 。 肽的两条氨基酸臂以锐角弯曲 , 末端带有特定电荷 , 通过施加电压可以精确控制发夹形肽的方向 。 该肽可以组装形成大小从 1.7 到 6.3 纳米不等的纳米孔结构 , 适用于检测 DNA 分子 。
研究人员还通过添加一种突变来修改 SV28 , 该突变导致肽结构以特定方式弯曲和扭曲 。 由此产生的肽形成了每个 1.7 纳米的均匀分散孔 , 能够检测单个多肽链或蛋白质的一半 。
这一成果可用于促进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 。
接下来 , 该团队计划设计各种肽和蛋白质 , 来构建不同类型的纳米孔 , 以帮助进行肽测序、作为分子机器人进行操作等等 。
题为 De novo design of a nanopore for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that incorporates a β -hairpin peptide 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 – 纳米技术》上 。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
论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1-01008-w
- 最好的日本清酒是什么牌子 日本清酒十大品牌排行榜
- 日本人什么生活习惯是源于中国
- 日本智能马桶三大品牌 日本智能马桶品牌十大排行榜
- 【日本狆档案】纯种日本狆图片|日本狆犬规范
-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 CS首次办理可办几级?CS问答
- 明zhi维新时期的日本发达了,那当时的中国在干什么呢
- 日本人为什么不胖 5个饮食习惯导致吃不胖
- ?2021年中国GDP17.7万亿美元,那美国、日本、德国、印度是多少?
- 1950年10月1日阅兵式首次拥有统一的 1950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