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二 )


我的童年也处于这样的膜之中:似乎什么都懂,又什么也不懂 。我想让时光倒回,问那时那刻的我:你知道这一位是你的亲生母亲吗?你有什么心理感受?
似乎知道,也似乎不知道 。
被恩典着的瘦弱孩子,天黑的时候仍无梦地沉睡了吧?你我趟着生命之河,又是各自要去哪里呢?
我的生母是一个聪慧天然,又纯洁善良的人 。她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外公外婆,在她幼小时就过早离世,所以她经历过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童年 。
那是艰苦的年代,她和我父亲那一代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陷些丧命 。她没有机会受更多教育,心里向往着教室和书本;她用自己的方式坚定主意,嫁给了我父亲这样一个读书人;她生育了几个孩子,并含辛茹苦供孩子们读书;她在养育孩子成年的二三十年间,吃尽了苦头 。
记忆里生母总是凌晨三四点起床,为我们准备好早餐,然后去上早班 。她在早班工休的时候,跑一身汗回家,先把炉子上保温着的早餐盛好晾着,为了我们多睡几分钟,立在黑暗中盯着时钟走动,等到刚刚好的时间才叫醒我们,然后再跑一身汗回去上班 。她在学校食堂工作,却没有一双像样的鞋:防滑的不透气,透气的会进水…… 所以,她摔过跤,脚后跟因为时有浸泡,而常年裂着口子贴着胶布 。她是一个尽职的母亲 。
生母是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的人,也许这与她3岁就失去母亲有关 。她晚年柔软了许多,却开始展露出一些内心的不安全感 。她依赖心很强,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与环境和人保持一点疏离的钝感……我们想,也许因为她的独特童年,与相差几岁的舅舅两人相依为命活了下来,一定意义上,他们曾是两个半大的孤儿(虽然宗亲群居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诸多帮助)——她在这样的童年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独特心理机制,以此自我保护吧 。从麻利的角度来说,她并不是那么能干 。她吃亏在没文化,不像在我们眼里有知识有文化的父亲那样让我们信服,令我们尊重,使我们崇拜…… 这让晚年更有闲瑕的她,提起来有点点失落 。
我们齐在她身边的日子,她日夜操持,辛劳没有完全磨搓她,闲下来的时候,她悠然地站在客厅里吃切得仔细的一沿苹果,我对自己就缺少这份耐心和闲雅 。前面提到,像大多母亲一样,她在孩子眼里难免有情绪会罗嗦会数落(我们称之为说话带恼,现在想起来多少有点更年期综合症)……但她自己回忆起那些日子,时常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
生母尤其骄傲自己的孩子们齐齐整整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在那样微薄的资源下,不得不说实属不易 。她倒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也不懂得到了更大的世界里我们平凡愚笨的像沙砾一样 。但诚实地说,这真的离不开生母的辛劳,与她惊人的几十年不走样的执行力 。她其实是很谦和的(我们却总说她固执),她的开心不是来自于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她没有这样的意识 。她的人生哲学很朴素,只是因为觉得孩子们做了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或许弥补了她自己内心的一些缺憾也未可知 。虽然内心深处怎么都是自己的孩子好,但她从不表扬我们(也不搂抱亲吻我们),张口就来的,那当然只能是批评数落哩,你还想咋滴?嘻嘻
但她让我们如小草一样坦荡着自在着,不必一心攀高爬低,不必担心跌落 。
风吹来时,她本能地遮挡在我们前面;我们和着雨声唱起歌,她明快又悄悄地笑起来 。
在我们成长的时光中,生母是一个好母亲,她照顾着我们的生活,却不在我们身上强加自己的人生理解和寄托 。她说她不懂,她守护、等待和接纳着每一个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在母性上是温柔的 。她不逼自己的孩子优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