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概念标签,无人配送迎来爆发前夜


撕掉概念标签,无人配送迎来爆发前夜

文章插图
【猎云网北京】2 月 11 日报道(文 / 黎曼)
撕掉概念标签,无人配送迎来爆发前夜

文章插图
根据辰韬资本最新的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指出 , 目前国内布局无人配送运营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一类是阿里、京东、美团等自带物流配送业务的互联网大厂 , 采用软件自研 + 硬件采购 + 自运营的方式推进 , 希望通过无人配送实现旗下物流配送体系的降本增效 , 三家目前都在试运营阶段 , 服务自有体系内配送业务 , 运营车辆数在几十台到百余台之间 , 未来 3 年内都有规模量产、部署的计划 。
第二类是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特定场景的初创公司 , 如白犀牛、行深智能 。 这类企业多从无 人驾驶技术研发和特定场景应用出发 , 期望在低速载物场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 。 如 白犀牛联合永辉超市推出零售无人配送 , 行深智能在江汉大学、苏州高铁新城推出无人配送 和无人零售等 。
第三类是有主机厂及 Tier1 背景的企业 , 如毫末智行、东风 , 这类企业有传统汽车制造业基 础 , 首先从底盘、车辆供应角度切入市场 , 并宣称提供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并会布局运营 , 但据辰韬资本调研了解 , 在实际运营层面还处于未启动或者测试起步阶段 。
在商业模式上 , 这三类企业打法也各有不同 。
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厂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服务集团内部业务 。 阿里由达摩院进行无人驾驶算法和产品研发 , 再将产品售卖给菜鸟 , 菜鸟将其应用在菜鸟驿站等具体业务环节中 。 京东无人配送车目前也主要是服务其自有配送需求并按单进行配送服务结算 。 美团无人车主要服务美团买菜 。
在未来 , 随着它们的无人配送技术逐渐成熟、运力网络逐渐形成 , 可能会逐步向第三方提供无人配送运力服务 。
白犀牛、行深智能、毫末智行等企业主要是为需求方提供无人配送运力 。 以白犀牛为例 , 其结合场景方需求提供无人配送服务 , 自己运营无人配送车辆并收取配送服务费 。
【撕掉概念标签,无人配送迎来爆发前夜】第三种盈利方式主要是以车辆销售、租赁、软硬件解决方案收费 , 如新石器、一清创新、驭势科技等 。
总体来说 , 互联网大厂们有自身的场景和资金优势 , 但一个行业不可能被个别几家公司都做完 , 留给初创公司的便是差异化的竞争 。
朱磊表示:”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 , 不同玩家之间并非是竞争的关系 , 互联网赢家通吃的规则也不完全适合这个领域 , 一起将生态建立起来为产业赋能应该是当前大家的普遍的愿望 。 ”
当前 , 这些企业的现状还处于将技术转化成产品的阶段 。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进步 , 前方依旧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 新石器方面认为:未来三年内无人配送赛道将会迎来大爆发 , 无人配送整车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 。 国内无人配送赛道将很快出现超过千台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 。
而这一判断基本成为了行业共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