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四线城市偏好大牌电子产品

近日,国际咨询机构贝恩发布了“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 。在这份主题为《互联网品牌化和品牌互联网化》的报告中,贝恩指出,线上消费者在不断升级,越来越追求产品品质,“互联网+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
65%:线上品牌化率
得益于消费升级和对品质的关注,并且互联网在其中为品牌提供更便捷、更便宜和更高效的入口 。过去3年间(2011-2014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的线上品牌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65%,形成了1万亿人民币的新增品牌销售额,相当于中国零售市场规模的4%,也意味着人均新增约750元品牌支出 。
其中,大品牌是指在全国范围有分销网络,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例如优衣库、诺优能 。
区域品牌是指在特定省份内有分销网络和知名度的品牌,例如百草味、丹姿 。
淘品牌是指诞生于互联网,并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纯线上品牌,例如韩都衣舍、三只松鼠 。
非知名品牌是指有注册商标,分销网络和知名度通常仅限于特定原产地城市范围内,品牌建设投入较少,例如可媚 。
无品牌是指无注册商标,或品牌属性不强(如图书音像、农产品、收藏品、创意礼品、手工艺品、DIY产品、宠物用品、宗教用品、定制家具、五金工具、二手物品等),或根据当前品牌库尚无法识别的新品牌 。
【为何三四线城市偏好大牌电子产品】中小长尾品牌为何快速成长
另一方面,中小长尾品牌在线上获得更快速成长,过去3年(2011-2014年),区域品牌和淘品牌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4%,非知名品牌达到69%,市场占有率分别增加了6%和4%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线下品牌靠大量资本投入打造营销推广、渠道布局、以及终端 。大品牌借资本规模建立壁垒,而互联网则营造相对低成本和高效的公平竞争舞台 。
不同品类的品牌化率差异明显
由于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要求更高,并且容易受消费者相互分享影响,使得服装品类的市场非常分散,品牌化最慢,大品牌仅占据8%的市场份额 。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品类的众多更贴近消费者、变化迅速的淘品牌反倒成为品牌化的主要推力 。例如韩都衣舍,过去6年间从300万年销售额飞速增长到2014年的15亿,一跃成为淘品牌中的佼佼者 。
由于服装行业的高度分散化和对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即使是韩都衣舍这样的领先淘品牌,也在不断吸收或打造新的子品牌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然而,另一些品类中,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品牌一马当先 。
一方面得益于其标准化生产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于此类复杂度较高,需要对产品特性有专业研究判断的产品,大品牌依旧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有着强大的背书效应,能够大幅提升成交效率 。同样的,对于那些强调安全性的商品品类,消费者往往也青睐大品牌 。例如母婴用品中,80%的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儿食品来自大品牌 。
三四线城市偏好大牌电子产品
贝恩报告进一步指出,大品牌在各线城市表现趋同,大品牌在互联网助力下获得了广大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机会 。例如,在三四线城市,约有72%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来自大品牌,甚至比一二线城市还高出约4% 。
在线下,大品牌的市场主要聚焦在人均收入和商业面积更高的一二线城市 。即使是为数不多的渠道下沉的大品牌,也由于在低线级城市的客户密度不够,加之层层分销体系收取较高的渠道加价,其产品的价格较之一二线城市更高,选择更少 。而线上则有助于解决在低线城市深度分销的难题,因为互联网大大弱化了地域的区别,把兴趣相投的消费者不分地域地聚合在一起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线上渗透率和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低线城市将成为大品牌施展拳脚的更大商业战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