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四 )


最近几年 , 飞利浦牌子的产品更是遍地开花 , 什么电风扇、取暖器、榨汁机、电水壶、咖啡机、压力锅纷纷挂牌上阵 , 其中很多产品除了有飞利浦logo之外和飞利浦完全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 以飞利浦的空调业务为例 , 2018年先由美博空调代工运营 , 2021年则被转手给原格力河北总代徐自发控制的南京智浦与上海飞荔科技 , 随后委托美博、创维、长虹、海信等多个厂家代工 。而在查询飞利浦空调代工厂的详细名单之后 , 我发现这位董小姐麾下出走的大将则完全是拿消费者当傻子 , 例如飞利浦空调某东自营里的Noble“高端”柜机 , 该柜机由长虹代工 , 性能参数与长虹4年前的Q5D系列产品几乎没差 , 但价格却贵了将近4000元 , 完全是卖logo的节奏 。而就在飞利浦沉浸在“躺赚”的快乐之中时 , 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接踵而至 。飞利浦也成了质监部门通报上的红人 , 今年2月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通报 , 标称飞利浦品牌的电烤炉被检出稳定性和机械危险项目不合格 。去年4月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则通报 , 标称飞利浦品牌的电吹风辐射项目不合格 。2020年5月 ,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通报 , 标称飞利浦的家用真空卧式吸尘器内部布线项目不合格 。类似的通报和消费者投诉屡见不鲜 , 百度搜索飞利浦产品召回 , 搜索结果就有1,740,000条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飞利浦 , 也有3980个结果 , 在企查查搜索飞利浦 , 出现的结果有3000多家 , 光是分辨李鬼李逵都要花上半天功夫 , 如此失序的管理 , 带来的自然就是质量上的良莠不齐 。

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文章插图
事实上 , 早在2013年时 , 我国家电产业专家陆刃波就曾评价过飞利浦“既有欧洲老牌巨头的傲慢 , 也有现代大公司的大组织弊病 , 将来很有可能因为这种不重视消费者的态度被市场淘汰 。”今日看来 , 淘汰与否暂且不论 , 消费者累积的不满俨然是愈演愈烈了 。尽管在进行变革的过程中 , 飞利浦要成为医疗健康领导者的愿景十分清晰 , 旧有的业务也基本剥离完成 , 昔日那个传统的消费电子巨头形象也正离我们远去 。但对于一个以品牌和质量立足于世界的公司来说 , 飞利浦的转型之路远没有走完 , 口碑这种无法衡量的东西不是和股份一样签个协议就能切割的 ,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 , 代工与贴牌的消息通常不会在购买页面就醒目告知 , 因此飞利浦品控不严造成的后果 , 就是消费者买单 , 人们冲着对飞利浦品牌的信赖购买 , 信息不对称又让人们大呼上当 , 得到“欧洲南极人”的外号也并不冤枉 。
那么为何这种贴牌产品总是能大行其道呢?一方面 , 对于很多洋品牌而言 , 就算退出国内市场或者将业务变卖 , 其品牌影响力并不会一时半会儿就消亡 , 拿剩余的品牌力变现也是主流思路 。另一方面 , 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岁月里 , “洋品牌”“进口货”很多时候就是质量的保证 , 消费者往往在本土品牌和外国品牌之间会倾向于外国品牌 , 再加上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 这招自然屡试不爽 。其实讲道理啊 , 贴牌和代工 , 在工业领域并非一定就是劣质的代名词 , 实力强劲的工厂需要品牌价值打开渠道 , 品控严格的品牌方也能节约开支 , 大家一拍即合互利双赢 , 对于消费者来说怎么也该是一桩美事 , 但现实很残酷 , 问题就偏偏出在这个看似三赢的环节 。往往现实是什么呢?卖吊牌的价格越开越低 , 恨不得给钱就卖 , 反正签协议就有钱拿 , 买吊牌的商家也是能抠则抠 , logo反正贴上去了 , 剩下的就看心情来 , 他能生产那我也能生产 , 至于品控?只有世界卫生组织关心 , 最后的结果就是慕名而来的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反而被消费了一波 , 只能带着一脸狐疑给出差评 , 随后就是这个品牌的生命力被透支 , 最终烂掉 。进而对整个飞利浦未来布局的产品产生极难消除的负面效果 , 那么对于踌躇满志要做医疗健康巨头的飞利浦来说 , 是被这样的战略带向下一个巅峰 , 还是展现一个昔日辉煌的没落 , 我们拭目以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