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该教、该学押韵什么时候该教押韵?
这怎么能成为一个问题呢,如果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做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但从教学的角度讲,这样的问题却是个大问题,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有效链接的问题,也反映了语文知识的该如何教,该在哪个学段教,或者说该在哪个年级教的问题,还有该不该在某一个学段全体语文教师教的问题,当然还有语文知识该在哪个学段呈现,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样本与知识点糅合的问题,如此等等 。

文章插图
今天上午学刘禹锡的《陋室铭》,这是一篇铭文,何为铭文?部编教材七下课下注释中只做了这样的交代:“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原来在人教版中对铭文的解释除了以上文字外,还有一句非常重要:“铭文一般是用韵的 。”部编教材编者删去这句话,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得理解铭文的体式特点,只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个,只是交代了的铭文可能存在、体现的内容,但并不能说明“铭”这种文体最大的体式特点,“用韵”作为知识点,体现铭文的形式特点也很重要,而这点,教材编者恰恰忽视了 。
我要说的问题关键还不在这里,问题是当我问道学生什么叫“押韵”的时候,全班竟然一个知道的也没有,再问“韵”是什么,还是不知道,再问这篇课文好不好读、好不好背,知道好读、好背,但是为什么好读、好背,又不知道了……
我知道,这才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可是这样的教学难点应该在这里出现吗?于是我又问:“小学语文老师讲没讲这个声母、韵母的问题?讲没讲绝句和律诗中的押韵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上学期我也简单提过,只是没有当做重点知识来强调,这里边有我以为的主观问题 。这次再次强调,也有我以为的问题,没有对学情做深入的了解 。)
全班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说:“好像见(讲)过 。”
“那什么是押韵呢?你来讲讲 。”
……,不知道 。(很多学生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 。我真的不知道小学老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 。)
“好吧,请同学们再翻到课本《古代诗歌五首》,我们一起读《望岳》 。”
我故意重读“了、晓、鸟、小”提醒同学们注意 。
再读《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同样如此 。
读完之后讲解:押韵就是在文章(包括诗歌)中,为了节奏的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者发音相似 。押韵的字叫“韵脚” 。

文章插图
查阅一下资料,看看究竟该什么时候教押韵,所得并无明确的规定、要求,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们知道过去的旧体诗,用韵很严格、讲究,这需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识以后才能讨论 。但是在小学高年级是不是就应该知道:一三五句不管,二四六句押韵,或者每隔一句用韵,大概就可以了 。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就应该教这些基本知识呢?
课程标准中没说,教材中没说,专家没说,“押韵”作为“语文知识”该如何呈现在教材中,该在那个阶段的教材中呈现,作为知识链条中的一个点该如何链接学生的学习,教师该怎么判断学情,依据学情进行教学,怎么处理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还真是个大问题 。
像这样的问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比比皆是,如果不是一个教师从一而终(一直教到底,当然,这样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把握、教授,是语文学科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然,语文知识的科学化、序列化很难做到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严谨、有逻辑、科学序列,这正是语文最难教的地方,也是语文颇受人诟病的地方 。
- 如何快速学好高等数学
- 如何经营好一家公司
- 如何开放防火墙端口
- 如何看历史集合竞价图
- 如何开好一个街头小店
- 如何开家汽配店
- 如何理解情境领导力
- 菠萝蜜冷冻后如何解冻,菠萝蜜冷冻后怎么解冻
- 如何简单学英语
- 如何检测手机主板坏没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