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北京:进一步降低通勤率( 四 )


文章插图

怎么回事 北京:进一步降低通勤率

文章插图
面对国内过剩通勤伴随的“睡城”问题,或许可借鉴国外的新都市主义,即一种注重社区整合,考虑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与居住环境相结合,避免浪费土地、能源资源的城市发展模式 。
其中,新都市主义提倡了在城市郊区进行发展、重构城市边缘的想法或许就能给国内睡城的激活提供解决经验 。
除关注睡城问题外,优化城市的交通设计也有利于解决过剩通勤问题 。
2021年度主要城市的通勤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国内特大城市中45分钟通勤的公交车比重同比下降了44% 。半数特大城市在投入较大规模的轨道建设的同时,公交车的保障能力出现了下降,这并不能为公交车出行需求者提供合理通勤的基本保障 。
另外,关于青年群体更常用的交通出行方式——地铁城市轨道的里程长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其覆盖的人口边际效益正在递减 。随着城市轨道规模的增大,每10公里轨道增量带来的通勤人口覆盖提升数反而减少 。
特别关注的是,由于目前通勤时间过长的上班族里包含着大量的青年群体,调查这些青年的居住、就业、出行关注点,并优化住房保障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通勤过剩的问题 。
就这么来看,解决上述问题也需要不短的时间 。不过,如果按照北京居民能够忍受的通勤“45分钟定律”来出行,若能将大部分上班族的通勤时间优化到45分钟以内,那也暂时足够了 。
【怎么回事 北京:进一步降低通勤率】参考资料:
中规智库 |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解读
https://mp.weixin.qq.com/s/j3pZMvdmK2dk5_LvXgJ-vQ
周丽亚,李欣盈,张兆东,龚咏喜.基于多源全样本数据的深圳市过剩通勤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1):27-32.
李军,郑培庆.城市公交过剩通勤分析与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37(06):623-629.
冉江宇,付凌峰,阚长城,伍速锋,田思晨.基于通勤大数据的城市职住分离度研究——《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核心指标分析[J].城市交通,2020,18(05):10-17.DOI:10.13813/j.cn11-5141/u.2020.0502.
朱玮,梁雪媚,桂朝,冯永恒,闫嘉.上海职住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J].地理学报,2020,75(10):2192-2205.
刘望保,陈杰.手机信令数据支撑下广州市过剩通勤及其空间分异格局[J].热带地理,2022,42(06):965-972.DOI:10.13284/j.cnki.rddl.003494.
从地铁刷卡数据看北京通勤“45分钟定律”-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http://beijing.qianlong.com/2018/1205/2983921.shtml
环京楼市房价腰斩,有北漂客无奈返乡“等燕郊回暖就卖房”_博览_中国西藏网
http://www.tibet.cn/cn/Instant/expo/202208/t20220812_7255784.html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