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的故事 水煎包的历史典故介绍

水煎包,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属豫菜菜系 。豫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京汴梁城(古都开封),在华北和中原地区颇为流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煎包的历史典故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水煎包的历史典故介绍一
传说一
江苏北部的丰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
,故称汉乡 。在这里流传着两款风味独特的食品,一是“水煎包”,二是“帝王粥”,据说这两款食品都和汉高祖刘邦有关系 。
相传两千多年前,刘邦与其母被秦兵追杀,逃至丰县东城时已是黄昏时分 。当时母子二人又饥又渴,恰好遇到一家包子铺正欲收幌关门,其母便向店主讨食 。店主见二人可怜,就把烧汤剩下的粉丝剁细,再加入调料做成包子,随后又把包子放入平底锅中煎熟,并且用豆面、小米面混在一起熬成粥,主母子二人食用 。刘邦与母亲食后顿觉精神备爽,并得以顺利逃至沛县,免遭劫难 。后来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其母却然念念不忘那顿救命饭 。于是,刘邦特意从家乡请来了当年丰县开包子铺的那一家人,将他们迁至长安新丰宫(今临潼骊山新丰宫),圆了其母想吃水煎包与面粥的心愿 。
【水煎包的故事 水煎包的历史典故介绍】如今,在江苏丰县和沛县仍然保留着吃水煎包、喝面粥这一汉代遗风,而且那粥也被称为“帝王粥” 。
传说二
公元219年,刘备得蜀后进兵汉中,命令老将军黄忠和谋士法正,夺取曹军屯粮之地——勉县定军山 。他们带领将士军队兵临山下,兴势扎营,连夜偷袭并占领了定军山侧峰 。法正以“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之计,让黄忠率兵驻扎半山上,法正则立山顶观察曹军动向,以旗为号,曹军大将夏侯渊见蜀军夺了对面的山,心中大怒,带兵来夺,大声骂道:“哪位将军,敢下山交战,以决胜负,拿儿的头来!”法正举起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只是催促做饭 。山上水不足,火头军为节水,改蒸馒头为生煎馒头,将士们轮流吃饱喝足,气力倍增 。
任凭曹军叫骂,蜀军只不理睬 。曹军叫骂半天,疲惫不堪,锐气大减 。午时以后,夏侯渊骂累了,曹军纷纷下马休息,无精打采 。这时只见法正将红旗一挥,传令:“可击矣!”蜀军顿时鼓角齐鸣,喊杀声震天 。黄忠老将军一马当先,冲下山来,夏侯渊正在碾盘上解衣歇息,未披盔甲,黄忠趁他刀未出鞘,马未上鞍,一刀劈下斩杀,因老将军用力过猛,碾盘石竟也被削去一角 。曹军主将已亡,无心恋战,四散奔逃 。蜀军全线出击,一举夺取了定军山,取得了胜利 。
后来随着将士们的征战,生煎馒头正式列入军粮熟食品种,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流传广泛,成为饮食市场上的大众化风味小吃,在北方,馒头与包子的实际含义有差异,随后就叫成了水煎包子 。
煎炒煮炸焖焗蒸的区别二
一般日常所说的煎,是指用锅把少量的油加热,再把食物放进去,使其熟透 。表面会稍成金黄色乃至微煳 。由于加热后,煮食油的温度比用水煮的温度为高,因此煎食物的时间往往需时较短 。煎出来的食物味道也会比水煮的甘香可口 。饺子、烟肉、鸡蛋、广东年糕都是常见以煎来烹调的食品 。
煎也指把东西放到水里煮,让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一般只说煎茶、煎药 。
炒是一种烹饪方法 。在锅内加少量食用油,以旺火加热至250℃左右的油温,放入塬料后急速颠翻,调味 。例如:炒青菜 。烹调方法的差别又可分为爆炒、软炒、熘炒(滑炒)、煸炒、熟炒、干炒等 。
煮指的是将食物处理製作为餐点的方法和艺术 。一个好的菜餚,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意,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