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是什么时期建立的 京师同文馆创建背景是什么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 , 由恭亲王奕訢和文祥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 , 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 , 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 , 以外国人为教习 , 专门培养外文译员 , 属总理事务衙门 。那么京师同文馆创建背景是什么呢?

京师同文馆是什么时期建立的 京师同文馆创建背景是什么

文章插图
1、1862年8月24日清**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 , 必先识其情性 , ……欲悉各国情形 , 必谙其语言文字 , 方不受人欺蒙” 。遂于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 , 是清**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其前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立的旨在培养俄文译员的俄罗斯文馆 。1900年因庚子事变被迫停办 , 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 。
【京师同文馆是什么时期建立的 京师同文馆创建背景是什么】2、该校的倡始者是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䜣 。*******刚刚结束 , 奕䜣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的帮助下 , 请圣公会英籍传教士包尔腾担任首任总教习 。该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初设英文馆(相当于系) , 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学、格致(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 。学制分五年、八年两种 。八年制又分前馆、后馆 。后馆学有成效者升入前馆 。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 。联芳是同文馆开馆时最初的十名学生之一 。京师同文馆的学生翻译了很多西方书籍 , 主要译著有:联芳、庆常:《星轺指掌》(Guide Diplomatique)、《公法会通》(Blunts Chl’s Int·Law)等 。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的成员中同文馆的学生有:联芳、庆常、廷俊、桂荣、塔克什纳等 。1876年开始 , 我国第一批驻外使馆成立 。各馆成员中均有同文馆的毕业生 。如驻英国公使馆:德明、凤仪;驻法国公使馆:联芳、联兴;驻德国公使馆:庆常、庚阴泰、荫昌 。
3、该校设管理大臣 , 最后一任管理大臣是孙家鼐 , 设总教习、副教习等职 。先后在馆任职的教习有数学家李善兰、物理学家徐寿等 。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金、欧礼斐、马士、丁韪良 。
以上就是对于京师同文馆创建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