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的功效与作用_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三 )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_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配黄连:化浊开胃、清热燥湿 。黄连大苦大寒,燥湿清热,为治滠火郁结要药;菖蒲芳香辛温 。化湿浊、和胃气,为疗湿浊阻胃良品 。二药相配,芳香合苦寒,升降散收皆备,长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之“噤口热痢”,如《本草汇言》载,以二药配甘草等,专治噤口恶痢 。
配蛇床子:爆湿杀虫、敛疮止痒 。蛇床子与石菖蒲,二药皆辛苦而温,外用均有燥湿杀虫止瘁之力 。二药相合,则药力更增,善疗湿疹瘙痒、疮癣顽疾 。如《济急仙方》即以此二药组方,专治阴汗湿瘴 。
【宜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 。恶地胆、麻黄 。"2《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 。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3《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
3、炮制:
(1)姜制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 。每100公斤,用生姜12.5公斤 。
(2)麸制:取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麦麸12.5公斤 。
菖蒲饮子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四一引《德生堂方》 。
组成:川芎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藁本(净)半两,柴胡(去芦头)半两,菖蒲半两,干葛半两,甘草半两,桑白皮半两 。
主治:四时伤寒,不问两感,头疼,发热憎寒,咳嗽 。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盏半,生姜3片,同煎8分,去滓温服,滓再煎,如要出汗者,加连须葱白1根,同煎 。7日内外皆可服,病在上则吐,在表则汗,下则泄,其病即解 。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法修制 。
识别真假石菖蒲
真品石菖蒲 干燥根茎外观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10厘米,有的长达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偶见残留的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內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微辛 。
伪品岩白菜干燥根茎 外观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直径比真品粗,为1——2厘米,表面为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节上偶见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红色,具有粉性,不具备正品断面的其它特征;闻之气微,无芳香气味,口尝味苦涩 。
从以上特征可分辨石菖蒲的真伪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还具有镇静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驰缓肠管平滑肌的痉挛,而伪品既不与真品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这些功效,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当慎辨之 。
两种菖蒲应区分
菖蒲药用有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两种 。石菖蒲因其属于蒲类,绿叶昌盛,生于石旁而得名 。九节菖蒲则属于另一种草本植物,古代文献称“一寸九节者良” 。
石菖蒲:又名水剑草、水蜈蚣、山菖蒲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其性味辛、苦,微温 。能祛湿化痰、芳香开窍、和胃安神 。主治痰湿蒙蔽清窍、神昏谵语、忧郁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神志不宁、胃脘腹痛、噤口痢疾等 。凡阴虚阳亢者忌服 。药理证实石菖蒲有镇静及抗惊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胃肠异常发酵、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镇咳平喘祛痰,强身益智和增强脑区域性代谢功能的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