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医生都是怎么教胃病患者养胃的

我爱人前几年胃肠不好,整个人日渐消瘦,体重直线下降,从120多斤瘦到90多点,经医院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胃炎活动期,慢性结肠炎伴肠功能低下,经过长达3年的药物zhi疗,病情时好时坏,思想压力很大,也很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感觉非常痛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这种状态出现了转机,那是一个朋友聚会上,认识了一位老中医,现已退休,退休前就职于省城某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擅长消化道疾病诊zhi和调理,他在得知我爱人的患病情况后,提出了zhi疗调理建议:1、停掉所有西药,改服中草药汤剂(时间3个月,每2周根据服药后感受调整配方一次) 。2、饮食调理,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比如葱姜蒜、鱼虾,不吃难消化食物,如糯米及制品,少吃肉,多吃新鲜蔬菜和豆制品,少量多餐,每餐7~8成饱,推荐每天必吃养胃食物,如铁棍山药(清蒸)、小米粥一小碗、红枣10粒左右 。3、每天坚持运功30~60分钟,以步行为主,标准满10000步即可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多出去走,看看,亲近大自然!5、任何食物,吃着舒服就吃,不舒服就不吃,一切以感觉舒服为原则 。6、坚持,坚持,再坚持!经过近一年的切身实践,现在身体状态正日渐好转,感觉以上方法很受用,希望对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有所帮助!!
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ji,慢性糜烂性胃炎,幽门管炎,严重吗@好吃的郑医生来回答这个专业的问题 。

消化科医生都是怎么教胃病患者养胃的

文章插图
首先看反流性食管炎这个问题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 。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消化科医生都是怎么教胃病患者养胃的】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 。该处静息压为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 。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反流 。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 。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 。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当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 。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1)胃排空异常 。(2)胃十二指肠反流 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 。反流物中的H+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5.裂孔疝常见的是滑动疝 。食管胃接合部随胃体向上移位进入胸腔,胃的疝入使食管进入胃的His角消失,膈食管膜被拉长,变薄,腹段食管上移,使接合部的闭合功能进一步恶化 。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6.妊娠呕吐因妊娠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以恢复,无须任何zhi疗 。呕吐及长期呃逆亦可使贲门口经常开放而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正常 。7.其他疾病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而发生反流,随幼儿发育,大部分可减轻 。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使关闭不全,及因器质性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等,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 。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