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京师茶馆是怎样的情景满洲人的日常生活景况如何

作者:史遇春

清朝京师茶馆是怎样的情景满洲人的日常生活景况如何

文章插图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作品中的经典 。这部剧作,创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时至今日,六、七十年都已经过去了,《茶馆》还在舞台上演,受众依然兴致勃勃 。
清朝京师茶馆是怎样的情景满洲人的日常生活景况如何

文章插图
《茶馆》展示的是戊戌变法〔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农历戊戌年〕、军阀混战(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共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
清朝京师茶馆是怎样的情景满洲人的日常生活景况如何

文章插图
说到茶馆,会想到老舍的《茶馆》;那么,清朝京师的茶馆,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呢?
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京师茶馆》一节,就是对清朝京师茶馆的记述 。
本文即依照陈恒庆的记述成章 。
陈恒庆曾经在京师担任清廷的官员多年,他对京师社会的观察十分细致 。
在陈恒庆的笔记中,他对京师的很多平常生活场景都有记述 。很庆幸他的有心,让我们能够在百年以后,通过文字,可以穿越回那个时代,见识那时的社会风貌、人情风习 。
话说,清朝京师的通衢大道之中,一定会有好多处茶馆 。
为什么会有这么些茶馆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满洲人有早上饮茶的习惯 。
旗人早晨起来,盥洗之后,就要饮茶 。
那些富贵的满洲人,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家中饮茶 。
那些家境一般、生活闲散的满洲人,往往都会聚集到京师的茶馆之中饮茶 。
就是因为旗人有早上饮茶的需求,所以,这才催生了京师茶馆的兴起与繁荣 。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常用的问候语是:
“吃了没?”
清朝京师满洲人早晨的问候语却稍有不同,他们早上见面后,一定会问:
“喝茶不?”
京师的茶馆之中,有茶壶,有茶碗,有点心,还有随意小吃 。一切小的饮食,茶馆里面还是挺齐备的 。所以,旗人早晨在茶馆,不只是单纯饮茶而已,而是还有可配茶的点心和随意小吃供食用 。
茶馆之中,除了饮食之外,还兼着卖点酒 。看来,茶馆想得还是蛮周到的,茶喝过了,如果高兴起来,想喝点小酒,也不用再跑去别处沽酒 。
当日,一般从辰时(早上7点到9点)到巳时(早上9点到11点),都是茶馆里最热闹的时候 。其间,真可以说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这个时候,茶馆里言天说地、高谈阔论 。
茶馆里很多街谈巷议的话头,都是很有趣、很好玩、非常值得一听的 。
那些来茶馆的旗人,一般都不会空着手过来,他们大多都有随身携带的物件:
有提画眉鸟笼的、有拎白翎(疑为百灵)鸟笼的、有托鹦鹉鸟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是旗人鸟笼中的爱宠 。
到了茶馆之后,提着鸟笼子的旗人们,会把笼子放在案几上,让各自的鸟儿鸣唱平日教习的各种鸣叫声音,或者让鸟儿学说人语 。
有趣的是,鸣唱的鸟儿,鸣唱时,所有会鸣唱的鸟儿就一齐发声;学语学舌的鸟儿,学语学舌时,所有能够学语学舌的鸟儿就共同“说话”;真是蔚为大观 。这种场面,还真有些平常大家都喜欢说的“一犬吠而百犬应”的意味 。
鸟儿是非常有灵性的,这一点,众所周知 。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虫豸也有灵性 。
到了秋冬之间,去茶馆饮茶的旗人中,有一些人会带着若干个葫芦前去 。
这个葫芦,不是神话传说中神仙身边的那种宝葫芦,而是旗人用来装虫豸的瓷葫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