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这样的企业到底是“慈善”还是“商业”呢?

首先,不赚钱的商业就是耍流氓 。

水滴筹这样的企业到底是“慈善”还是“商业”呢?

文章插图
其次,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1, 无论是轻松筹还是水滴筹还是什么这筹那筹的,都是商业公司,既然是商业公司,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虽然目前都还没盈利) 。2, 互联网时代,不一定要通过手续费赚钱 。这个时代,流量就是最好的表现工具 。就以知乎来说吧,你在知乎上提问,回答问题,或许查看别人的回答等等都是免费的吧,不要你花一分钱 。难道知乎就没有收入吗? 当然不是 。只要有流量,收入手到擒来 。首先可以通过广告 。这是最常见的,大家都能理解 。其次,增值服务 。比如,知乎有知乎live,有课程,等等,都是可以增加收入的 。同样的,水滴筹也可以加入保险啊,理财啊等等产品 。再其次,竞价排名 。首页的位置总是有限的吧,那有那么多人想筹款,谁上首页谁不上呢?是不是通过竞价,就可以筛选出来 。同样的,抖音可以花钱上热门,微博也可以花钱或许曝光度 。等等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常见表现手段,当然还有,这里就不赘述了,举着几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互联网思维,不一定非得通过“手续费”收钱 。3,而对于这两个产品,和其他互联网产品还不太一样,跟钱比较近,具有非常好的资金流动性 。用户发起筹款到提现至少也得十几二十天吧 。那期间筹到的钱自然就由平台管理 。那么多用户,那么多钱,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 。肯定会被好好利用 。就算只投资银行理财,都能获得不少收入 。4, 纯慈善往往很难做,而商业恰恰就是最大的慈善 。企业家当然想的最主要是赚钱 。但同时,商业活动往往能推进社会进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说的装逼一点,叫“改变世界” 。比如说,在手机打车出现之前,我们打车很难,可遇不可求,而且出租车的管理也比较混乱 。比如说,你现在用的手机 。如果没有各个厂商们为了赚钱互相竞争,拼命研发,降低成本,手机不可能普及,永远只是实验室产品 。当然毫无疑问,他们最根本的动力是赚钱 。这是商业,再说说慈善 。什么郭美美事件,把老百姓的捐款占为己有的新闻大家肯定还记得吧 。纯慈善为什么难?其实说白了是人性的弱点,很难有动力去做 。最后,我想说,轻松筹水滴筹确实是非常好的产品,挽救了多少陷入困境的家庭,可以说是承担了挺大的社会责任 。当然,也希望他们能继续完善产品,特别是加强审核,别再出现“家里两套房还来众筹”的新闻了 。
李连杰为什么创造壹基金?1,壹基金为例的民间公募基金会,钱都在银行的账户上,利息每年再滚回资金池,任何人都无法以个人身份提取;财务每年都会有专业第三方(如德勤)来审计;作为中国diyi家民间的公募基金会,国家也会很严格的监管 。
水滴筹这样的企业到底是“慈善”还是“商业”呢?

文章插图
可以说壹基金(包括很多其他民间基金会)的资金是自审+银行管+第三方审+国家审 。这么一系列努力、麻烦就是为了能让大家少一些对大额资金“贪污”和初心就是“洗钱工具”的质疑 。
2,大的钱上不会有问题,这是法律的规定(且不说法律规定的合理与否),违反的代价就是被取缔 。而对于怎么花钱,那真就是见仁见智了 。这就给了大伙很多吐槽的空间,也是基金会乃至整个公益界都耽于“完全透明”的原因之一 。这些质疑小到员工吃的饭为啥这么贵,大到一个项目该不该做 。
3,公益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门槛很低的一个行业 。许多人并不了解、不认同也不信任公益的专业性 。不了解导致了捐赠者很理所当然的指手画脚,而解释使了解又复杂枯燥亟需耐心;不认同导致公益从业人员待遇极低,根本吸引不了专业性更强的人才形成恶性循环;不信任导致本属民间立场的公益组织在民间质疑中消耗殆尽、累觉不爱 。民间慈善的开放本是好事,而它“可质疑”的属性反而成了民众抱怨和怀疑的众矢之地,而官办慈善却凭借着权力继续无声敛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