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少说私事的人,突然很爱聊自己的父母及家务事。为什么?( 二 )


一、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适度的亲子关系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 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 。这个理论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 家长的优良品质和不良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 。所以 , 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好的示范者 , 他的生活态度、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 。2、家长不应只是“法官” , 更应该做孩子的支持者 。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问题 , 总是以“法官”自居 , 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无益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 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 , 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 。而了解孩子的diyi要诀是呵护其自尊 , 维护其权利 , 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这样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 你便能够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断施加教育影响力 ,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 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
二、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 , 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 , 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 ,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 , 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 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开端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 , 是大智慧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 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 , 严要求 , 小步子 , 快节奏 , 多活动 , 求变化 , 快反馈 , 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 , 决定在一个月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 , 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教师要使家长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 塑造人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劳动 , 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人格是与习惯相辅相成的 , 习惯是影响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勤劳、诚实、爱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习惯的培养来铸造孩子的品格 。
三、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在家庭教育中过程中 ,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 , 是有无独立能力的心理基础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少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通过赏识教育来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 杜绝那种把
唠叨数落 , 肆意打骂等不明智的做法当作教育的做法 , 因为那样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2、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孩子缺乏求知欲 , 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够严格 , 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教师要帮助家长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标、计划等策略去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 , 但也有步骤 , 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