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粑的味道|清明粑文章


清明粑的味道|清明粑文章

文章插图
写下清明粑三字,竟淌出口水来 。因心里念到了母亲做的清明粑:略带点儿墨绿色,个儿不大的实心圆球模样的粑,置于先祖墓碑之下祭祀后,方可入口 。
 
其实,粑儿是母亲在天尚未亮之前就做好了的,晾在堂屋八仙桌上,用餐罩罩着 。我们尚睡在梦中,朦朦胧胧闻得清明粑的香味,从木窗外挤进房间来,睁开眼睛就看见母亲在灶屋内忙碌的身影 。炉上的蒸桶正冒着白气,在柴火明亮的光照下,我看见母亲脸上渗出的汗水,亦是亮亮的 。
 
【清明粑的味道|清明粑文章】村庄里,清明节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特别隆重的节日,其唯一不同的地方仅在于,这一日是活着的后人与逝去的先祖共度的日子 。这一日,后人与先祖的桥梁便是清明粑 。仿佛,一口清明粑,就是与先祖的一句对话 。一个粑,就是一颗孝心 。母亲老早就将经年晾干的清明菜用开水泡好了,只待清明日一到,便就放到蒸桶里与糯米掺水一起煮熟,然后放到粑槽里慢慢地擂,捏成一个个小圆形的粑 。父亲在这一日总会与我们讲起先祖的故事,有的是先祖的笑话,有的听起来很励志 。从父亲的话语间,我仿佛看到了往日的先祖,他们从贫瘠的过去,慢慢囤积,过上了富有的日子 。祖母在世时,曾凑到我耳边悄悄说,我们家原先穷困至极,先祖们因善于经营田土,加之省吃俭用不断地积累财富 。因病双目失明了一辈子的祖父心怀慈善,赠送了许多田土予别人 。
 
我们用镰刀将先祖坟茔上的草木割得干干净净的,又在墓碑下平铺了塑料垫子,摆齐了祭祀的清明粑、瓜果和糖,倒出三碗米酒,点燃了香纸和蜡烛,又逐个磕了头、作了揖,在墓前的空地上燃过了几串爆竹 。父亲于是凑了上去,将祭祀的酒,一半倒在碑下,一半自己喝干 。一些荒冢,碑断墓旧,许多年无人祭祀,草木葱茏,见了让人愈加孤寂 。我们路过那里,父亲总要抽出镰刀,帮忙收拾一阵 。待得挂上一树的白,方才离开 。路上遇到放牧的小孩,父亲就掏出清明粑,一人一个或两个,若是还有爆竹,且又是男孩儿,就会多送一串爆竹 。
 
母亲在我们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因病早早地去了 。她是我眼睁睁见着离开的第二位至亲(第一位是祖父,但那时太小,不懂悲伤),任凭我泪如雨下,也喊不回母亲了 。此后6年,祖母也离开了我们,她享年78岁,是已故亲人中在世年龄最高者,因此仿佛给了我们不少慰藉 。父亲于2007年因病去世,刚刚60岁,算来还年轻 。父亲生前与我血肉相连,至亲至爱,每每念及已经没有了他,我总是快乐不起来 。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待 。没了父亲和母亲,故乡便愈加的遥远了 。难怪大诗人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年的清明,虽然我只要有空便总会返回村庄祭祖,但那圆圆的清明粑,总是吃不出童年时的味道来了 。
清明粑的味道|清明粑文章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