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岁了学习习惯不好能纠正过来吗( 三 )


四、依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及能力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不同的幼儿其性格特点会受到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 , 必然会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充分注重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 , 因人施教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 。虽然幼儿最初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但由于性格的的差异、家庭环境的不同 , 必然使幼儿的能力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应认清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到底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 , 若由于家庭溺爱教育造成的共性问题 , 那么教师则可通过集体的教育与强化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 若属于个性问题 , 那么宜采取个别辅导、重点帮助 , 让幼儿始终沐浴在温暖的鼓励与深情的关怀中 , 从而增强信心 ,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小班初 , 教师可利用贴水果卡片的形式把幼儿分组 , 几位老师通力合作 , 有带幼儿去如厕的 , 有带幼儿去接水喝的 , 有带幼儿去洗手的 , 这样既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自理能力情况又能很好地掌握幼儿的进步程度 。一段时间后 , 还可以通过比赛游戏的形式 , 比一比哪个宝宝更能干 , 树立榜样 , 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独立的自理能力的优良氛围 。
另外 , 良好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瑞吉欧非常崇尚一种理念:“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 教师要引领家长学习新理念 , 放开孩子的手脚 , 把自由真正还给孩子 , 家园努力配合 , 共同培养孩子 , 形成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
总之 , 在学前教育培养中我们只有用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因人施教的开展活动 , 树立家长良好的配合意识 , 才能真正形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 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 为幼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独立、自主打下坚实的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