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元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元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文章插图
七月十五日,农历七月十三日 。这一天又叫“盂兰盆节”,即中元节 。“盂兰盆”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 。佛教认为,诸佛菩萨和其他诸大菩萨,为了供养无量寿佛和观音菩萨,决定于七月十五到十五日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的法会,以超度他们的往生父母、兄弟姐妹及一切鬼魂 。盂兰盆节在我国历史悠久,盛行于东汉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盂兰盆节”便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活动 。
1、故事传说
传说东汉时,有一位名叫张汤的僧人,为供养无量寿佛和观音菩萨,特下殊胜法旨:“七月十五日,当举行大规模法会以超度亡灵 。”当时很多僧人不愿参加法会,但为了不得罪自己的上司,就把参加法会的人的去向写得很秘密 。有一天上午十一点多钟的时候,法会开始了,参加法会的人就陆续走出寺庙 。到了晚上六点多钟的时候,参加法会的人又都回到了寺庙 。等法会结束之后,剩下的人继续走出寺庙 。后来张汤因为怕这次法会的规模太大而耽误了其他的信徒的行程,就找来一些人代替他去参加了法会,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晚上十一点到下午四点都来参加法会 。张汤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法会,直到有一天,他受不了折磨而去世了 。
2、节俗特点
民俗化:佛教的“盂兰盆”观念来自于民间的传统习俗 。为了消灾避祸以及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和灾难,人们对上坟、送孤魂野鬼、焚化纸钱等活动都很重视,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把上坟活动看作是一种祭祀行为和传统习惯的延续 。中元节为民间的祭祀活动,也是佛经中的重要节日 。一般的寺庙都会举行这一活动 。一般人家会在这天举行上供、斋戒、诵经会、供佛忏、点灯等活动 。中元夜举行上供、斋戒和供佛忏等活动 。普贤菩萨是盂兰盆菩萨中最大的化身,普贤菩萨与诸佛一道共同对世间及众生慈悲为怀,以拯救众生,化解痛苦为己任,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是盂兰盆菩萨中最大的化身之一,她慈悲济世,普度众生;诸佛同体的弥勒神也都是盂兰盆菩萨心目中最亲最敬的大愿菩萨;佛教还特别重视普度众生,特别在对那些孤苦无依、无家可归的流离失所和困厄中大众是盂兰盆菩萨的最亲最敬的大愿菩萨;因而他们要共同对那些孤苦无依和穷困潦倒之人表达他们最真挚的大愿,这就是“愿人人皆有佛性”与“人人皆能成佛” 。
3、中元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元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在七月十五,还有不少民间的习俗,比如放纸钱,祭祖宗和祖先牌位,吃面条等 。在民间还有各种祭祖典礼,如七月十五到十五日都要给祖先磕头、做寿(图4) 。后汉书记载:“十月望,天子亲率群臣祭社稷 。”北史·文帝纪记载:“十月旦为秋节,诸侯国岁毕朝祭社稷之礼”;晋书·经籍志四“七月旦为中元节”;晋书·礼乐志五“八月二十三日甲子日、七月初一乙亥日”之语的记载 。此外,关于中元节的习俗还有:盂兰老人节、关帝生日、上巳祭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巳祭 。相传每年的8月15日为关帝生日,七月十五为中元佳节,这天关帝生日那天人们都要穿着盛装到庙里祭拜并进行祈求保佑身体健康的活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